流浪的国王:齐国避难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春秋第贰佰零捌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浪的国王:齐国避难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春秋第贰佰零捌年) (1 / 2)
        流浪的生活是很辛苦的。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是鲁国遇到了灾难,绝大部分政治流亡人士都是往齐国跑,让后人似乎有一种“齐、鲁一家亲”的印象。其实,那时的齐国和鲁国,并非象现在称呼的“齐鲁大地”这样的牢固和紧密,相反,只有两个不十分友好的国家之间,才有可能让对方的政敌存身和避难。

        这次,鲁昭公开始流亡了,自然也就是往齐国跑了。

        不过,这次齐国的齐景公真是非常给力,两国虽然最近经常搞些小摩擦,但是遇到这样诸侯国君得生死存亡大事,还是需要出手帮助的,这可是助国复兴的大功劳,也是“盗亦有道”的精神体现,是当时周礼所提倡的。

        此时,鲁昭公直接跑到了齐国的阳州城邑。

        齐景公知道后,就准备在齐国的平阴城邑接待鲁昭公,这很给鲁君面子了,这次鲁君可不是前来友好访问,而是流亡,鲁君此时已经是著名的流亡人士了,本身齐国在正常的与鲁国邦交中,都是压了鲁国一头,现在鲁君流亡,更是可以轻蔑鲁君,但是齐国并没有这样,而是十分的重视,还劳动齐君亲自前来迎接鲁君,齐景公这样做真的很给力。

        鲁昭公听到齐君已经出发迎接自己的消息后,眼泪差点流了下来,激动的小心脏噗噗的跳,一点也不敢怠慢,赶快的启程,向着齐君前来的方向,一路迎接过去了。鲁国是懂礼貌的国家,一定要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于是,鲁昭公率先越过了平阴城邑,迎着齐景公到了距离齐都更近一些的“野井”小城后,终于迎接到了齐景公。

        这次,鲁昭公是流亡国君,更是有求于齐国的,所以就要表现出更多的谦恭,这就是做人的道理,你有求于别人,就是要谦虚,可不能还象以前在位的样子,瞎摆谱。

        齐景公一看,鲁昭公这样懂礼貌,也就自然很有礼貌了,也很是谦虚了,齐景公拉着鲁昭公的手说:

        “真不好意思,我准备在平阴接待你,就是因为想让你少跑些路。没想到,你竟然来到了野井迎接我,这真是我的过错啊。

        这样吧,从齐国与莒国交界的以西地方,我们齐国送给你一千社的臣民,供你在流亡期间使用和采邑。而且我们齐国时刻等候你鲁昭公的命令,只要你命令一下,我齐景公就亲自带领着齐国的军队跟着你前进。”

        一千社是什么概念?

        过去春秋时期,一般是二十五户为一社,一千社就是二万五千人的老百姓团队,这已经超出了社团的概念,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组织了,也就是这些人在鲁君流亡期间负责供养鲁昭公。

        这个面子很大。

        跟着流亡的大臣子家懿伯说:

        “老天爷不会两次赐福给同一个人的,就是老天爷保佑国君,也不会超过当年的周公的,当年老天爷给周公一个鲁国,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现在我们失去了鲁国,而得到齐国的一千社臣民,这不是好事情,别以为有了这一千社的百姓,你还是君王,其实这就等于成为了齐国的臣子了,到那个时候,谁还愿意扶持你复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