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失掉的胜利(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春秋第贰佰零捌年) (1 / 3)
时间在飞快的流失。
鲁昭公在犹豫和衡量之中不停的摇摆,使者来回的穿插在季平子和国君之间,来回的传递信息和答复,看似双方在进行商谈,而且季孙氏的处在绝对的劣势地位,但是,这反而说明季平子简直是太有战斗经验了。
因为,他和国君讲的条件逐步从:1,接受审判;2,离开国都,返回采邑;3,出国流亡。而一步步的退让,看似直接给了鲁昭公数个不同的方案,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更接近鲁君这次行动的目的终点。
这样一来,就让鲁君就陷入了矛盾和犹豫之中了。
就这样,再经过双方之间来回传话的过程,还有双方之间进行研究处理的意见传达,这次代号为“动若脱兔霹雳斩首”的武装政变,开始由“闪电”袭击,变成了拖拖拉拉的“谈判”座谈。
时间的天平,在慢慢的向着季平子倾斜。
鲁昭公的优势也在慢慢的丧失,鲁昭公即留给了季孙氏拖延的时间,也留给了其他处于摇摆的大臣们一个思考时间。
不信,你看:随着时间的消磨,鲁国城内的其他家族也知道这个事情。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另外的二桓,鲁国“三桓”除了季孙氏,还有叔孙氏和孟氏,三家统称为“三桓”,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叔孙氏居二,这三家之间,虽然时有争斗,争权夺利,那都是利益的分割问题,属于分赃不均的状态。
但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三家在政治上是一体的,一家垮台,另两家必定会受到削弱,如果三家连强盗都做不成了,还谈什么“分赃”,所以,生存和分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现在,叔孙氏的宗主叔孙昭子在阚邑避暑,没有在鲁国的首都,叔孙氏的态度不明,这在鲁昭公眼中,这股力量可以暂时的不去考虑,既然老虎不在山,手下的猴子们,不会兴风作浪的。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了孟氏的孟懿子在首都,而且此时孟懿子年龄也就十四岁。所以,鲁昭公马上派郈昭伯前往孟氏家里,准备把孟懿子接到王宫,名义上是召唤问政,实际上就是先控制起来孟氏的宗主,以防他和季平子勾结起来。
只要是能够控制住孟氏,那么叔孙氏就会跟着走的。
鲁昭公想的很好,很有理想,但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很残酷。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正是因为鲁君忽视了叔孙氏这一枝子,忽视了叔孙氏族长不在首都后的其他可能性,造成了局势的大逆转。
为什么?
因为,宗主不在,还有家臣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