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昭关残阳,蘆之漪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1 / 3)
春秋时期的“昭关”,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东与和县善厚镇接壤,西与仙踪镇毗邻,南与环峰镇以昭关口为界,北与全椒县二郎口镇隔滁河相望。
这个地方因为伍子胥而出名。
关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民间故事,就发生在这个伍子胥前往吴国的途中。
不过,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在《左传》中并没有记载,《春秋左传》只是记载了伍子胥到达吴国后的结果,即最后伍子胥到了吴国后的一些事情——
伍子胥到了吴国见到了吴王州于(吴王僚)后,努力的建议伐楚,并提出了这样做的很多好处,开始吴王也有些动心了。但是,此时的吴国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却向当时吴王指出“不要轻信伍子胥的话,他这样说,只不过想借助吴国为自己报仇而已,绝不是单纯为了吴国。”
因此,吴国也就拒绝了伍员的建议。
所以,通过这个事情,伍子胥从而发现了公子光在吴国政治地位的重要性,经过摸查,和对历史的研究后,伍员就说:
“公子光是个将会有异常志向的人,我姑且帮助他,替他去寻找勇士。”
然后,伍子胥就暂时住在吴国首都的郊外,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耐心的等机会,后来并将自己结交的勇士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从而发生了历史上有名“专诸刺王僚”的的故事。
其实,在《春秋、左传》中,这些记载是一个非常精炼的过程,《春秋》是鲁史,而非是吴国的历史典籍,一些历史信息,远不如吴国记载的那样详细,所以才有了寥寥数语的状态。
这样看来,历史记载在这里,确实是严肃了很多,但对于我们现在的读者来说,这里的故事性却单薄了很多,远不如民间传说那样的精彩。而且,完全以《春秋》的记载叙事,也总是感到进度太快,比如:一下子,伍子胥就跑了吴国,然后,忍辱负重,帮助阖闾刺杀了吴王僚,似乎是瞬间就成功了,这中间的连个过渡的情节都没有,很是唐突。
因此,反正这段故事的篇幅也不是很长或枯燥无味,我们就借用《吴越春秋》的记载,让这段故事更丰满一些吧。
以下都是《吴越春秋》中的记载,可以承接“春秋”这段故事的环节,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当时已经死亡的太子建还有儿子名“胜”,伍員是与胜是一起奔吳的(关于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吴的事情,《左转》并没有记载,《吴越春秋》也只是讲述了:胜与伍子胥一起逃吴。但是《史记》记载:胜,是于鲁昭公二十二年,太子建被杀后,逃吴。而此时伍子胥已经到了吴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