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路上的偶遇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逃难路上的偶遇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春秋第二百零一年) (1 / 2)
        虽然说,对已经知道了这段故事结果的后人来说,可能会对伍子胥的逃跑感到豪情万丈,扬眉吐气,一副现在大片,一路狂奔的景象。但是,如果你真是当时的逃跑的伍子胥,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定会知道自己的狼狈相是如何悲惨了。

        此时的伍子胥,就是一个丧家之犬,他就是再厉害,也不知道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的渡过,现在能够帮上他忙的,也就是贵族的身份和蒙冤的悲惨,否则,他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伍子胥听说楚王的太子建在宋国,这是绝妙的一个棋子,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而且是跟着你太子蒙难的,因此,团结起来才是根本,于是,伍子胥就准备前去追随他。

        在从楚国前往宋国的路上,伍子胥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申包胥,申包胥也是在楚国中为臣,此时正好到国外去办理公事,在回国的路上恰好与逃命的伍子胥相遇了。

        这就是他乡遇故旧,而且是在逃命时候遇上故旧,伍子胥的心情分外激动,顿时嚎啕大哭,悲声不断。伍子胥就向好朋友哭诉了自己家里的情况,最后伍子胥说:

        “楚王杀我的父兄,我应该怎么办啊,你是好朋友给我出出主意吧。”

        申包胥也是个忠臣,于是叹了口气说:

        “兄弟啊,如果我教给你如何向楚王报仇,这就是不忠诚;如果我让你忍让不去报仇,这就是不义气,眼里面没有朋友,你也别问我了,你自己决定吧,我不能说什么。”

        申包胥的意思就是: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是不能出主意了,伍子胥知道申包胥的脾气,也就开始岔开话题,说起别的事情了,只是对申包胥说:

        “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共戴地;朋友之仇,不共乡里。现在我将为楚国辜负我们而进行报复行动了,这是为了报仇雪恨。”

        申包胥摇摇头,说:

        “如果你能灭亡楚国,我就能让楚国存在;如果你能够危险楚国,我就能让楚国安定。”

        伍子胥心听到申包胥这样的意见后,心里很别扭,看来自己已经是落魄之人了,当年两人的友谊,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而发生,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伍子胥和申包胥两个人惆怅告别后,伍子胥坚定向宋国奔去,其实,两人都没有意识到,也没想到,这次两人的偶遇,真的就在以后上演了两场历史的大剧“伍子胥灭楚”和“申包胥哭师”,当然这是后话,所以才让两个人的这次偶遇变得意义非凡,这里暂且不提。

        前面已经说了,楚平王的太子建逃向了宋国,但他的运气太差了,正好赶上了宋国的“华向之乱”,宋国的国君都自身不保了,何况是一个外国的流浪王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