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表里山河(鲁僖公二**,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好河山。表里山河(鲁僖公二**,公元前632年,春秋第九十一年) (1 / 2)
        (3)大好河山,表里山河

        晋军在晋文公的带领下,第三天,又是撤退三十里,终于完成了“退避三舍”的诺言。

        晋军上下士兵士气大振,摩拳擦掌,准备与死气白咧跟随的楚军决斗。

        鲁僖公二**,公元前632年,夏天,四月初一,以晋军为首的各国联军也纷纷的到位,加上逐步撤退到这里的晋军主力:晋文公(晋国)、宋成公(宋国)、齐国大夫归父和崔天(齐国)、秦小子慭(秦国)等合兵一处,而且诸侯盟国的军队已经休息了整整二天时间,士兵们精力充沛,军旗猎猎,威武雄壮。

        晋国的退避三舍等于缩短了自己后方与前方的战线,握起了拳头,并且将战场预设到自己想要的地方,其他伏兵以逸待劳,准备充分,这就是利用正确的政治口号,设计了精确的战斗方案,政治和军事双丰收。

        楚国军队,首先跟着晋军前进,从道义上咄咄逼人略逊一筹,而且随着军队的前伸,导致楚军的后方战线拉长,军事后勤供用困难,属于疲兵跟进,而且进入到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战场环境中,这就是骄傲的代价。

        虽然说子玉带领的楚国军队,也是小老虎,也是能征惯战,不是豆腐做的,而且打仗很有一套,但是在这样一场预设的战役中,恐怕是“板凳上放鸡蛋,危险了”。

        楚军在城濮所选择驻扎的军营,位置也很好,背靠着险峻的高山,没有后顾之忧,而晋军是驻扎的平原上,并且临近农田,如果开战,势必会伤害到已经长好的庄稼。但是,目前也没有其他的好地方了。所以,晋文公非常的担心楚军会突然袭击,攻击晋军大营,造成农田的无端破坏。

        晋文公愁眉不展的看着周围农田的样子,让身边的众人都看在眼里了。于是,为了排解晋文公的担忧,放松战前的紧张情绪,大伙儿就一起高声歌唱:

        这些休耕之地,随已经绿油油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来了新的就多犁锄,来年庄稼更茂盛——

        晋文公知道这是大伙在为自己分忧。

        子犯对晋文公说:

        “我的元首,总司令员同志,打吧,我们上下一心,决战城濮。如果打胜了,大王从此必定会得到中原诸侯的爱戴,霸业就成了。如果万一打不胜,我们外面有黄河的天堑,里面有太行山的保护,这都是表里山河,晋国也受不到太大的伤害,也没有太大的害处,大不了我们再寻找时机,重振雄风。”

        《左传》记载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意思就是: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面有一个地理知识,三晋大地在我国的西部,东有太行山,南方有黄河护卫,而且很重要的是三晋大地处于第二台基上,若想进入中原地区,是经过几个险隘顺势而下。但是如果中原或南方地区的势力想进入三晋,就是向上的仰攻,而且有很多的险隘据守。

        所以,三晋出兵中原,是顺势而为,十分便利,但是东方若想进入三晋,就是逆势而攻,地理上是不占便宜的。

        晋文公当然也知道这些军事道理了,经过子犯的开导更是放心了,接着说:

        “如果开战,那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呢?”

        大将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诸侯国,已经全被楚国吞并了。我们也是姬姓的诸侯国之一,如果老想着过去的小恩小惠,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不如同楚国打一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