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穆公托孤(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春秋第三年) (1 / 6)
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宋国和卫国先后发生的两件大事,让郑国和卫国的纠纷有了新的变化,让所有的人都始料不及。
头一件是宋国的“宋穆公托孤事件”。
(1)宋国显赫家史
宋国,绝对是春秋初期的拼命三郎。
宋国国君出身显贵,是商朝后裔,殷商虽然被现在的周王朝灭国了,但他们流淌的是曾经的殷商皇室贵族血统,灭国不能灭族,尤其是贵族,这是那个时代的规矩。
当年,宋国第一任国君,是贪恋妲己灭国的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周王灭掉了商纣后,周朝后为了承续殷商皇族的子续,便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续管理商朝之殷民,并派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为左右辅助,其实就是监视武庚的意思。
周武王死后,儿子周成王继位,因为年龄太小,就由周公旦摄政扶持,管叔鲜和蔡叔度认为周公旦要篡位,所以和武庚一起造反,周公旦平叛后,就杀了武庚和管叔鲜两个人,流放了蔡叔度,成为后来的蔡国。
为了不使殷商的血脉断了,便又而重新立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继续承嗣武庚留下的商民,封在商丘,立国为宋,这就是宋国的来源。
要知道宋国一开始封国,就是公爵爵位,地位仅次于周王室,为当时的一等公爵国。
宋国爵位(公爵),比开始的齐国姜太公(侯爵),鲁国的周公旦(侯爵)的地位都高,其他诸侯国国君自称“公”,总是有些牵强和自我抬高的意味,但是人家宋国的国君,自称为“公”,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的“公”。
可见,那个年代血统关系很重要。
宋国到了周王室东迁后,就是宋武公在位了。当时宋国的二个女人,都嫁给了鲁国的国君鲁惠公,一个是夫人,一个陪嫁。《春秋》开篇记载的第一句:惠公元妃孟子。(孟,是排行的意思;子,是姓氏的意思。当时只有宋国是子姓。)具体孟子是不是宋武公的女儿,就不知道了,肯定不是低级的女人。
关于这个陪嫁的仲子的地位问题,也有个历史的小谜案:因为《史记》宋世家篇只是说:武公生女为鲁惠公夫人,生鲁桓公(而生鲁桓公的是仲子)。《史记》鲁世家篇中记载:鲁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
这就是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