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侯公平国
公元前203年7月,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共同攻打项籍。英布又派人进入九江,夺得了好几个县。
项羽派项声、薛公和郯公又重新收复淮北。因此灌婴渡过淮河北上,在下邳击败了项声,郯公,并将薛公斩首,拿下下邳。
公元前203年8月,汉王派陆贾去劝说项羽,要求放回刘太公,项羽不答应。
刘邦不开心连续多日,群臣无策。侯公在军中,就越级进谏而说道:“秦国刑法暴虐。大王以正义之师,清除凶残暴虐,为万民解除疾苦。今秦氏族已被讨伐,全国就要安定,乡亲的父子家人,都获得保全而呆在一起,百姓幸福。大王应当与太公一起享受人伦的欢乐。如今太公被强敌拘禁,使大王整日的忧心烦躁。臣以为君主忧虑,作臣子的就应该感觉到耻辱,君主蒙受耻辱时,作臣子的就应当以死效忠。大王的各个臣子,没有献纳忠心,出奇谋,来使太公的侍从车归来。百官中并没有能坚守节操,以身殉义,来挫败项羽的狼子野心的。世人会认为大汉无人,这是臣等的罪。”刘邦笑道:“我因为不够孝顺不算勇武,使得父亲风餐露宿,被拘禁受辱在楚国。我一再念及天下大计,不能够马上为之而死,这就是我整日痛心疾首,进军讨伐而不懈怠的原因。只是不知道目前应该怎么办?”侯公说:“臣虽不才,愿大王借臣车马一辆,士卒数十人,臣早晨奔到楚军营,而傍晚与太公乘车而归,可以吗?”刘邦不信:“你真是个迂腐不明事理的读书人,说的多么容易啊。我前些日子派陆贾这样出色的辩士去,智慧与言辞都穷尽了,依旧毫无效果,才能够只身逃出了险境。哪有那么容易啊!”侯公说:“对待别人就一定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使人丧气。托付事情给一定成功的人,不成功,就打击信心。大王前些日子派陆贾,把他作为一定能做到的人来依靠,希望这件事他一定能成功。现在陆贾却窘迫羞辱而归,这使大王不顺心而情绪低落,信心受损,因此更应该重视小臣。且大王一不信任陆贾,就戒惧认为没有值得差遣的人了,这是大王表示太公没有归来之日,以天下没有能人来对待。”刘邦说:“我怎么会觉得没有能人呢,你又如何能成功呢?项羽阴险狠毒残暴,一单触怒了他,连你也回不来了。”侯公说:“以前赵国平原君苦于秦国的侵略,欲与楚国缔结合纵的盟约,寻找可跟随到楚国去的二十人。选择到门下的,食客数千,获得十九,其中一个人没有获得,最下等食客毛遂请求前往。平原君不拒绝而与之通行,在朝廷上斥责其王。订立合纵的盟约于交涉之中,是毛遂的功劳。从前,赵王武臣被燕国俘虏,以其臣陈馀、张耳之贤,选择人去请求归还王,交涉有数次,无一凯旋。终于仆役请求前往,早饭未完,就与赵王同坐车而归。这些大王是知道的。臣是今日愿做大王的毛遂、仆役,请大王相信我。”刘邦觉得侯公不一般,就同意侯公前往试试看。刘邦立即整备车十乘,骑兵步兵百人,来送走侯公。
侯公至楚,早晨就进入楚军军营,拜见项羽说:“我听说大王俘虏了刘太公,大王以为用刘太公就可以威胁汉王了。前些日子汉王派使者请求归还太公,而大王不赞成,还曾想烹杀太公,大王你是不是不在乎楚国的存亡呢?”项羽瞪大眼睛大怒,斥责侯公说:“你这是找死,你是想替刘邦游说?我要跟他一对一较量,你却说我不在乎楚国存亡,是什么道理?”侯公说:“我独自一人,充当汉国的使者,是请求于大王,所以大王认为我是一个说客而不是帮助楚国。大王可以听我所言,我如果说得对,则双方有利;我如果说的不对,你在杀我不迟。”
项羽说:“太公肯定回不去了,你又能说什么?”侯公说:“汉王失去关中职权,不服气而到西方,顺应思归的战士,收拢才智勇力出众的队伍,取下巴蜀的粮食,兼并三秦,平定齐魏,一天天向东挺进,来与大王决一死战。大王看他的志向,不是坚决想要统一天下,使诸侯归附,建帝王祭奉祖先的宗庙,确定帝号,做万世基业吗?还是想只是为寻常的个人的节操而舍身,做到曾参一样的孝就为止了?且联合军队,围绕防护军营的建筑物,与楚多次作战来决定胜负,又有天下三分之二,楚军反而将死,自救不暇,凡是可以运用奇谋决定胜负成为大王的强敌的,不是因为汉王与各个将领精明能干吗?这是因为刘太公造成的吗?即使平常的人、儿童本来都知道这个道理。刘太公,只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罢了,不足影响楚、汉的强弱。大王幸运地俘获他,而祸福实关联,看你如何用之了。用的合理的话,会使你强大,如果是用的不当,不如没俘获他为好。大王长久拘禁而不送回他的原因,当然是用来威胁。威胁而能达到,则威势在我方;威胁而不能达到,则威势在对方。威势所在,战必胜。威胁,是名;送回,是实。大王如果不能实现志愿于名,就应该快收效于实,不要两失而自己遗留下忧患。因此臣认为大王应该慎重珍惜这个举动。大王原来曾经把他放在切肉用的案板上而命令刘邦了,他答复道:‘果真想煮他,希望分享肉汤。’和父子相爱之情,大概差很远。当汉王困窘在彭城,两个儿子同坐车,推落车下抛弃他们,他对待父亲和对待儿子又能有什么区别?太公囚于楚,他果真坚定于爱父,当然将抛弃兵器脱下铠甲,跪行下拜磕头到楚的军营的门,为刘太公请求活命。如今汉王振作战士正尽力,督战正紧急,无一日而忘与楚周旋,这是他志在天下,不顾念亲情。大王今天不送回他,来收获它的实,想要久留他,来取得它的名,将逼迫汉王与你决一死战,所以说大王不在乎楚国的存亡。”
项羽怒气稍稍平息,慢慢地说道:“我所恨的只是汉王,和其父何干呢?且汉王亲自把自己投入我的掌握中,多次了,我常轻视而放了他。今却说向东方进发坚决想要灭楚而后已,所以我深恨他,想把他父亲做成肉酱,姑且痛快一下,怎么会让他回去呢?”侯公说:“承蒙大王听臣之言,臣就给大王说说它的不可之处。首倡建大义诛暴秦的,是楚。世间认为贤明显扬名声于天下的,是楚。天下豪杰乐于跟随而争相前往的,是楚。穿披甲胄,手执利剑冲在前面,没人比得上大王。士兵强悍将领勇猛,百战百胜,没人比得上大王。诸侯畏惧,惟命是从,没人比得上大王。夺取领土占据诸侯国,周围数十座城,没有人比得上大王。大王拿着这几项来号令天下,归附诸侯,建立帝号,哪里要等到今天。然而作战八年,智慧用尽战争失败,疆土一天天地缩小,反成为比汉弱了。大王可曾自知为什么失败吗?”项羽说:“我实在往往不自知,如先生所说,先生请告诉我失败的原因。”侯公说:“大王知道赌博吗?财富相当则气势相当,气势相当则匹敌,然后胜负的形势,确定于一时。今大王谋求与汉赌博,正在准备还没有来得及掷骰子,而急忙把自己的资本送给了他,不久财尽气竭,空手和他较量,那么大王的胜势就失去了。仁义礼智,是获得天下的资本,制服敌人的才能。大王却抛弃资本和才能,认为没有他们的事,因此汉都获得而收存它。这就是诸侯向东进发,视大王如无的原因。”项羽说:“什么叫做抛弃资本和才能?”侯公说:“秦朝民不聊生。汉王入关,秋毫无所犯,解开秦之网,约法三章,民心所向,惟恐他不统治秦。大王所到,放火杀人,暴虐甚于秦,秦人失望,仁在哪里?大王当初与诸侯接受约定于怀王,先入关者,拥戴他为王,汉王作出万死不顾一生的打算,攻打关隘之门决战,俘获它的君王,来等待大王,而大王违背原来的约定,变更他到南郑,用什么来实践信誉?大王认为父子都是楚将,将要树立代表正义的道理,不立楚国后人为帝,无从号令天下,于是共立怀王而听从他,到天下将要安定,却假装尊为帝而放逐杀戮他,义在哪里?以范增之忠,陈平之智,韩信之谋,皆人杰。争天下的人,视此三人为他的存亡。然而增死于疑,平、信舍弃而不用,智在哪里?因此汉王当他入关,天下归附他的仁。他重新平定三秦,天下归附他的信。为义帝服丧,天下归附他的义。他用平、信,天下归附他的智。这四项,大王一向有的资本,可畜养的有才干的人,正因为丢弃而不用,所以汉都获得而收存了,所以大王未得可以休息的时候。如今之势,汉王者,多资富户也。大王者,穷苦人也。天下的人,都是市井之人。市井之人不追随穷苦人而追随高资富室,这是明显的事。如此,那么大王今日的资本,凭借有一个太公。是天用来帮助楚的。今天不送回他,来表白区区的信义,缓和一时的紧急之事,臣恐怕汉人怒气愈加奋勇,战士背叛我方,这是大王又把自己的资本送给汉,又将要一点点地成为穷人了。这就是臣为大王寒心的原因。控制人和被人控制,克制人和被人克制,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
项羽说:“我施恩于汉也达到顶点了。然而离开后马上背叛我,今天他父亲在此,尚且天天激励将士战斗,果真一旦送回他,仅仅增加了他的志气。”侯公说:“不是这样。臣听说安抚敌人者变强,发怒于敌人者灭亡。大王于汉,不去安抚他,却想着激怒他,这样将置自己于不利的境地,这就是不在乎楚国的存亡了。大王果真劳驾一个使者护太送公,汉王必然罢兵言和报答您。如今大王以太公威胁汉王,汉王因此恸哭于军中说:‘楚恨我深了,使者多次返回,而太公不归呀,且号称为举大义,除残贼,拯万民,终究有不共戴天之仇,何面目以见天下,今日之事,有楚无汉,有汉无楚,吾将上前和楚军拼命,不回头了。’汉王用这来激发将士战斗的决心,楚国将危在旦夕。”
项羽说:“好。我听先生的,姑且不煮。先生只管回去,告诉你王让停战,我现在送回他了。”侯公说:“此又不可。智慧贵在决定快,勇敢贵在一定做。决定快的人无后悔,一定做的人无弃功。王陵,楚之骁将也,一旦逃到汉,大王逮捕其母,胁迫王陵背汉,而其母对使者为王陵陈说取舍的合宜的道理,告诫王陵不要回来,就自刎而死。故天下都认为其母有德有才有理智,而没有不同情其死也。今太公囚禁于楚军已久,经不起恼怒耻辱的积累,一旦自杀,来效仿王陵之母的做法,到时候,大王后悔都来不及了。如今大王粮草匮乏军队困乏,无从抵抗汉,而汉军势大,一旦合围,楚国不保。大王想休战而东归,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臣希望大王顺应时而根据机,赶快送回太公,与汉王签约,均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大王罢兵称帝,建立名号东帝,以抚东方之诸侯,亦休兵储粟,以待天下之变。汉王年老,且厌战,还有何求呢?所以将一辈子为西方之王,天下大计也就如此了。”项羽非常高兴,把侯公奉为贵宾,招致太公,大摆宴会,承诺三日后就送回太公。
刘太公、吕雉都来了,刘邦非常高兴,军队都上下欢庆。刘邦封侯公为平国君,说:“这是全天下最强的辩士,有翻江倒海倾覆邦国的才能,所以号平国君。”
项羽跟刘邦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