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成皋之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成皋之战
        公元前203年2月,韩信(淮阴侯)立为齐王。武涉前往齐国对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份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地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韩信辞谢说:“我当初跟随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利,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注:韩信(淮阴侯)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韩信自己说是上将军,而并非大将军。此处足以证明,封韩信大将军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只能是封大将。

        武涉走后,蒯彻认为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淮阴侯),想出奇计打动他,以求自己封侯拜相,像苏秦张仪一样流传千古。就用看相的身份离间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韩信说:“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彻回答说:“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韩信说:“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样?”蒯彻回答说:“希望随从人员暂时回避一下。”韩信对其他人说:“周围的人离开吧。”蒯彻说:“看您的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不安全。看您的背相,显贵而不可言。”韩信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蒯彻说:“当初,天下举兵起事的时候,英雄豪杰纷纷建立名号,一声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云雾那样聚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如同火焰迸飞,狂风骤起。正当这时,关心的只是灭亡秦朝罢了。而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不胜数。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败兵,直到荥阳,乘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挺进,声势震动天下。然后汉王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再前进,已经三年了。汉王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着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救。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尽勇乏了。将士的锐气长期困顿于险要关塞而被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依无靠。以我估计,这样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贤就不能平息这场天下的祸乱。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挂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而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希望你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注:蒯彻是吹牛逼的鼻祖级别的人物。汉军所有人的功劳都被蒯彻算到了韩信头上。包括刘邦亲征灭赵,拖住楚军主力,硬是被说成无尺寸之功。

        韩信(淮阴侯)深知自己所率部将皆为刘邦亲信,士兵也都是之前跟随刘邦的士兵,甚至一部分是关中人士,刘邦在关中威望无二。于是说到:“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蒯彻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认为这种想法错了。当初常山王、成安君还是平民百姓时,结成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使得二人彼此仇恨。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婴的人头逃跑,归降汉王。汉王借给他军队向东进击,在泜水以南杀死了成安君,身首异处,被天下人耻笑。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要好的。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如今您打算用忠诚、信义与汉王结交,一定比不上张耳、陈余结交更巩固。而你们之间的产生隔阂的事情又比张黡、陈泽的事件重要的多,所以我认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错了。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狡兔死,走狗烹。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从这两个事例看,足够您断定是非了。希望您深思熟虑地考虑。况且我听说,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有危险;而功勋卓著冠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请让我说一说大王的功绩和谋略吧:您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捷报,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而计谋出众,世上少有。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那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为你感到危险。”韩信说:“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此后过了数日,蒯彻又对韩信说:“能够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关键。听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听取意见很少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惑乱他;计谋筹划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掉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所以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断是非的智慧,决定后又不敢冒然行动,这是所有事情的祸根。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这些俗语都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宝贵的。所有的事业都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抓住而容易失掉。时机啊时机,丢掉了就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地考虑斟酌。”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更不敢背叛刘邦。韩信自认为功勋卓著,刘邦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彻。蒯彻的纵横之术没有被采纳,就假装疯癫做了巫师。

        项羽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搁置在上面,向刘邦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刘邦说:“我和你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项羽大怒,要杀刘太公。项伯说:“天下事还不知道怎么样,再说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罢了。”项羽暂时放下了烹杀刘太公的念头。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分,青壮者厌倦了长期的讨伐作战,老弱者由于运输粮饷苦不堪言。刘邦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刘邦单挑来决一雌雄。刘邦则一条条的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胁迫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霸占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你不顾道义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你欺骗降卒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你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赶走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你把义帝赶出彭成,自己却在建都楚地,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你项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杀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杀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是为了天下人,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埋伏好的带机关的箭射中了刘邦。刘邦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刘邦因受箭伤而病倒了,此时军心大乱。

        张良硬是请刘邦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刘邦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张良此举真是老成谋国,汉军因此军心稳定,没有产生动乱。

        此时,灌婴按照张良的计策,离开齐地,单独率军去鲁北攻打楚将公杲的军队,获得全胜。

        公元前203年3月,项羽攻下了荥阳,杀死了周苛、枞公、并且俘虏了韩信(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韩信(韩王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刘邦,刘邦再次立他为韩王。项羽对周苛说:“给我做将军吧,我任命你为上将军,封你为三万户侯。”周苛骂道:“你若不快快投降汉王,汉王就要俘虏你了,你不是汉王的对手。”项羽大发雷霆,煮死周苛,把枞公也一块儿杀了。

        灌婴挥师南下,打败了薛郡郡守所率领的军队,亲自俘虏骑将一人。

        公元前203年4月,项羽和刘邦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

        灌婴连续攻占土地之后,又进攻傅阳,进军到达下相东南的僮城,取虑和徐城一带。

        公元前203年5月,项羽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说:“你们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在十五天之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回头再跟将军们会合。”便率兵去攻打陈留、外黄、睢阳,都攻下来了。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都不出来,汉军派人辱骂他们,接连五六天,曹咎气愤之极,领兵横渡汜水。士兵刚刚渡这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了楚国的全部金玉财物。大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都在汜水上自刎了。

        项羽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战败,带着他的队伍北上谷城。

        公元前203年6月,项羽到达睢阳,听说曹咎被打败,就率军赶回来。这时靳彊、薛欧等把钟离眛围困在荥阳东面,项羽到来,汉兵已全部跑到深山险阻地带去了。

        刘邦病愈后,西行入关。来到栎阳,慰问当地父老,摆设酒席,把原塞王司马欣的头悬挂在木杆上示众。刘邦在栎阳停留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部队驻扎在广武。这时候,关中的军队出关参战的也增多了。

        卢绾跟从刘邦东击项羽时,以太尉的身份不离左右,可以在刘邦的卧室内进进出出,衣被饮食方面的赏赐丰厚无比,其他大臣没人能企及。就是萧何、曹参等人,也只是因事功而受到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幸,没人能赶得上卢绾。卢绾也被封为长安侯。

        临江王共尉起兵为项羽效忠,跟刘邦对立。刘邦派卢绾、刘贾去包围了他,没有攻下。

        灌婴渡过淮河,全部降服了淮南的城邑,然后到达广陵。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