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因势而谋 (4 / 5)
“我们这种做法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郑宇接着说:“十年前成立的gut汽车公司,股本金不足两亿元,由上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马涛,你是做零部件的,应该知道,在以资金密集型着称的汽车产业圈儿里,当时的gut简直不值一提。”
“那为什么没有寻求合资的路径。”马涛问。
“我们不是不愿意找外企谈合资,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根本没有那样的实力。”
“起步阶段,我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小卡。当时,轻型卡车在市场上是个空当,城乡用户需要一款价格便宜、省油耐用的小卡车。”
“在我们公司的上百家法人中,有一大半是主机配套厂,我们就组织企业所有的技术人员,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推出的新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一炮打响。”
“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是个年轻的企业,不可能像国外汽车制造巨头那样一掷千金。我们实行的自主创新方式也要本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最经济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与gut产品相关的、在汽车产业链内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合作的伙伴。”
郑宇的这番话,是马涛最想听到的。
到此,马涛和郑宇的谈话走到了马涛一直都在等待着的主题上。
马涛开始向目标靠近。
“郑总,谈到合作,你看我们勤凯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在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开发与模具设计、产品应用及延伸研究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勤凯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曙光院,可以不断地将化工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入勤凯公司,这也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勤凯目前的核心员工,差不多都是曙光院的科研人员。”邹东明插话,“郑宇,说实话,搞全面的基础研发,进行原始创新,你们fut的实力是欠缺的,而且,你们现在采取的这种集成开发的模式,如果只局限在企业内部,显然速度不可能很快。你们的这种性价比比较高的自主创新模式,应该在整个产业链博采众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