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人微言轻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人微言轻 (3 / 6)
        会议室的人员议论纷纷,大多数老师的观点跟伊礼贤一样,仍有少数老师认为,管他毕业后在哪里工作呢,每年高考录取名额是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标准。

        伊礼贤愤怒得站起来,对着支持内地生参加高考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少数老师吼道:“为什么要通过这种不公平的方式来提高我们学校名气和教学水平呢?就不能多下苦功夫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吗?”

        很少发火的伊礼贤拂袖而去,看着他背影消失在会议室门口,校领导汗颜得自嘲,苦笑道:“伊老师,是我们每个老师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学生喜欢听他的课,不是没有道理的。”

        颇有远见的伊礼贤早早发现了高考移民带来的弊病,但是没有引起重视。

        到了九十年代,当上级部门在统计高考数据与返回新疆参与建设的数据进行对比,大家都深感痛惜,大量的人才未能留在新疆参加经济建设,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在伊礼贤退休后,曾被邀请参与研究讨论限制高考移民来疆参加高考当跳板的政策,当然这都是多年后的事了。

        吉月娥的侄子吉阳飞来伊宁市某中学上了一年补习班,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毕业后回到江南老家上班。

        接下来几年时间,吉月娥二弟、三弟、四弟的孩子相继来到新疆上高二补习班参加高考,没一人返回新疆,都留在内地经济发达城市发展。

        而伊礼贤远在山东泰安的弟弟,让落榜的儿子伊郁海来新疆上补习班参加高考。

        伊礼贤统同意伊郁海来疆补习,但提出约法三章,要求伊郁海不能报考山东大学,只能报考新疆辖区的大学。

        在面临无业和留在新疆发展两条路上选择一条,伊郁海选择第二条,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伊犁师范学院,将自己的家安扎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从事着教学工作。

        改革开放后,许多政策还不完善,高考移民让无数个在内地城市实现不了人生梦想的孩子,通过来新疆补习一两年这块跳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然,“一个萝卜一个坑”,高考移民大量涌现在新疆,也让无数新疆本地的孩子高考梦破碎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