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人微言轻 (2 / 6)
一时间,大批的高考移民涌入新疆参加高考,这些考生几乎都是内地名落孙山的高二毕业生。
这一拨拨内地落榜的考生来新疆上高二补习班复读一年后,加上他们本身的知识基础,参加高考后,最差的也考上了大专。
由于新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跟内地城市相比,差一大截子,新疆本土孩子的成绩与这些内地落榜考生的成绩不能同日而语。
刚开始,伊礼贤也为学校考出不少名校的学生感到高兴,可是四五年以后,他越发感到不对劲了。
来新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们考上内地大学后,几乎没几个人回新疆上班,他们通过来新疆上个补习班参加高考这个跳板如愿以偿实现了各自的人生梦。
这就要苦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疆本地孩子了,好多本地孩子在过这独木桥时,被内地孩子挤下了这座改变人生的独木桥。
这天学校召开一年一度的支部会议,校长拿着报告沾沾自喜得公布着这两年高考榜上有名的数据。
伊礼贤坐在角落,望着摇头晃脑的校领导,无奈得摇头轻叹,校领导做完报告,例行公事般询问:“好了,同志们,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校长,我来补充两句,请校领导回答,在你的这个报告里,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二一直在新疆上学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有几人?报告里榜上有名考上内地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几人回到新疆工作?内地来疆参加高考的孩子都愿意留在内地上班,咱新疆孩子愿意留在新疆工作,可是名额又被内地考生挤占了,这样恶性循环发展下去,咱新疆还有没有人才来建设发展新疆?!”伊礼贤向沾沾自喜的校领导发出质问。
自鸣得意的校长干笑着望着学校的名师,“伊老师,这不是咱学校考虑的问题,应该是上级部门操心的事。”
“不,你这话就说错了。”伊礼贤板着脸严肃地说道:“这两年,不少学生把这两个问题都问到我脸上了,我不知咋回答这些本土的孩子。”
“那你说,这问题咋解决?”校领导摊开手无奈问着。
伊礼贤回答:“很简单,欢迎内地考生来新疆参加高考,但是得有个协议,至少让这些考生毕业后留在新疆工作。”
“这太不现实了。”校领导摇着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