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计划搁浅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5章 计划搁浅 (2 / 4)
        他咳了几声,接过话:“你说那还不是过去的老办法么,你说说,前些年板栗、木瓜、核桃,还有花椒,哪样搞成了?靠一家一户搞,根本不行,那是瞎糊弄,不如不搞。”

        治保主任陈公平说:“我同意统一流转,只要有企业来建橄榄园,我第一个把土地流转给他们。”

        他说:“只要每亩一年的流转费,够我买五百斤粮食,我就不亏,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是个好事。”

        其他村组干部在嘀嘀咕咕地议论。

        这时,雷作田说,土地流转也不是新鲜事,山外的刘家河村,五年前就流转了一千亩土地,建起了桃园。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大家共同做工作,如果群众都同意流转,把土地流转给谁?哪个企业愿意来到偏远的玉皇山村投资?

        这倒是个大问题,规划做得再好,最终要落地,不然的话规划就成了空话。

        梁铸成说:“我们分步实施,先把规划制定好,把土地流转的动员工作做好,然后面向社会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来村里投资建橄榄园。”

        雷作田点点头说:“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们就按照这个方向来设计,不要着急,要一步一步落实到位,不能吃夹生饭。”

        其他村组干部对这个规划心中无数,最担心的是油橄榄这个产业能不能搞成,土地流转能不能推行下去。

        梁铸成说,李建林专家对发展油橄榄项目研究了多年,有成功的经验,大家不必担心,也不用过多争议。

        现在要重点围绕怎么把土地流转到位,怎样把油橄榄产业基地建成来开展工作。

        他要求,会后村组干部按照分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算好油橄榄产业效益账,土地流转的经济账,争取做通群众工作,能够顺利流转土地,这是油橄榄产业规划落地的基础性工作。

        村组干部宣传的土地流转工作,到了村民那里,却理解为村里要收回土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