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明末火器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明末火器 (1 / 4)
        重修!第四十二章明末火器

        军营校场被方楠一分为二,张桥每天组织京营士卒的场景,他都能看得清楚,“神机营”士卒们都装备着火铳,所以每日的训练,都以阵列射击,和火铳装填训练为主,有时也会抬出,打三斤炮子的佛朗基和虎蹲炮配合训练。

        只是火铳都比较老旧,士卒们射击时只装半量的发射药,因此射程只有几十米,加之慢吞吞的发射速度,看得方楠不住地摇头。

        训练之余,张桥告知方楠,军营中有兵部配发的新铳,但铳管较薄,而且打制粗糙,在炸了几次膛之后,士卒们又换回了早年打制的老铳,虽然旧火铳磨损老化,但只要加半量的火药,还是很安全的。

        方楠观察了几天,发现神机营的训练科目,还是比较全面的,不但有三段击,四段击的训练,而且还有向前的徐进射击,和向后徐退射击的训练。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盾车或偏厢车掩护,没有长枪手和骑兵的配合,面对建奴锥头箭近百米的抛射,火铳手只会任人宰割。

        方楠经历过遵化城上的战斗后,对这点的认识非常深刻,在那场战斗中,他损失了三十多个剑盾手和六个家丁。

        这还是在所有人,都配备了盾牌,能够遮挡箭雨,进行战术回避情况下的伤亡,如果没有盾牌,那场战斗最终的结果,可就难说了。

        所以戚继光,在军中部署了大量的偏厢车,依靠着一定数量的火炮,才能与建奴和蒙古骑兵在野战中占据上风。

        这种战术,获得了很多将领的认可,因此在边镇中,仍部署了很多的偏厢车,但这种依托车阵的战术,却使部队失去了机动性。

        当下的火铳手仍是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除非能够提高装填速度,和较大的射程与精准度。

        方楠手拄着下巴,看着张桥指挥士卒训练,在心中琢磨,如果火铳的操作性能得到提高,还是有使用价值的,才能脱离车阵那种乌龟流的战术。

        方楠手持一支神机营中装备的赵仕桢版鲁密铳,反复的查看了一会,然后又在旁边的木桌上拿起一本,赵士桢所著的《神器谱》翻看。

        赵士祯(1554~约1611)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赵锦侄子。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编著了《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