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高师 (1 / 3)
十、高师
方成自认为最爱看书,然而来时只带了厚厚的一本,想着应该够了闲时消遣的了。不想恰在这时,让一位学生拿去了,那学生也无信,说他家有好些,却迟迟不取一本来给方成看。
这地方书本是奇缺的东西,要是知道当初何不多带两本来,也就不必像现在这么心烦了,没有了书的日子,那是最无趣的。
原来还可以天天练习写字的,也好度过这清闲时光。怎奈纸张有限。学校当然是有废报纸的,只是也拿不得的,怕人说爱占小便宜,虽然明知那些报纸最终的命运是落在小贩的手中的。如自己花钱去买了来,怕开销不小,这里原本经济就不胜凄凉,又何必又摊上这个呢?只此两件原来是最自在的,如今也不如意了。
于是闲愁依旧在,几番挥不去,那就只好约人去走走吧!偏合适宜的人很是寥寥。一个人去吧,又怕这愁眉愁眼的让学生见了,那岂不是不太好?再说了四周都去得清楚熟悉了,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山里来山里往的,单调极了!那就去睡觉吧,然而年纪轻轻的,不具蓬蓬之朝气,却日日沉在睡乡中,怕是睡出毛病来更不好了。
眼见别人都在忙这忙那,只有方成是一个闲愁之人,无所适从,烦愁就好像影子一样随前随后,请也请不走,却不知何时开始养成了随口哼几句的嗜好。“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从来这里的那一刻到现在,经历了欣喜到失望再失望,心情还依旧会好吗?微笑还依旧会在吗?“人生自古就有许多愁和苦,”愁和苦也许现在才真正开始,请君宽心些吧!“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如能这样自然最好了。“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从一片贫瘠之地到另一片贫瘠之地,天意弄人啊!“迷迷登登上山,稀里胡涂过河,”要不如此莽撞,也不至于落在这般田地。“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那样活,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支歌,”改变是迟早的事,只是眼前却只好安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才过去的日子恍如隔世一般,却又历历在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堪问君,君亦不堪作答,春江之水绵绵无绝。只此一句让人倾倒,不自觉情不能已,泪已盈眶了,孤自凝神不能动了。
恍恍然忽回神时,竟想起可将此词抄去送给同是天涯沦落人。
在此日久,大家都惯以“老”字称呼人,似乎有种恶作剧的窃喜,居然很快就被大家毫无异议地接受了,这一点却是出乎意外的心声一致。只高师有点不同,对别人可称老,单是称方成为方先生,让方成觉得有点奇怪的,有心让他管叫小方吧,又见他为人爽朗,倒显得多此一举了,干脆随便吧!
那晚,大家在高家看电视,无意中,方成竟与高师交谈起来,先是说起了电视剧,自然说起时下流行的港台剧和大陆剧。
“很多人爱看港台剧的,特别是有些学生。”
“是的,比较来说,香港剧比较的生活化,大家爱看;大陆剧比较严肃些,不过爱历史的人还是喜欢看的。”高师分析道。
“香港剧比较注重人情的刻画,不过很多雷同的;大陆剧比较有历史厚重感,比较尊重历史;台湾的比较阴柔,阳刚方面稍微欠缺一些。”方成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后来又谈起了中国。方成在学校时读过一些名著,相比中外的著作,国外的现实感强些,更接近生活;国内的总是过于理想化,离生活更远些,尤其是主人公总嫌太完美化了。
高师接过话茬道:“那是立场不同。比如说《荡寇志》与《水浒传》,《荡寇志》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所以称农民起义军是寇。但《水浒传》是站在农民起义军的立场,表达的主题是**,立场不同而已。”
听得方成不住点头,心想高师也是爱读书的人吧,却是谈到了读书生活。
高师自我介绍道:“我那时候常去图书馆,别人要找我,只有在图书馆一定可找到。在图书馆,各种各样的书我都读过。书读多了明白一点,其实人与牲畜是一样的,只不过人有廉耻,畜牲没有廉耻。如果人没有廉耻了,那人就是畜牲了。”方成也曾经读到过这样的类似的句子“动物的可爱在它有人性,人的可恶在于他没有人性”。听得高师如此说,他不禁会意地笑起来,高师也孩子般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