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1 / 3)
        红石村前有一个约二十余亩水面的池塘,中间细,两头大,呈葫芦形状,所以叫葫芦塘。

        红石村呈南北走向,像一条带子,系在红石山的山坡上。村庄坐西朝东,最宽处只有三排房。

        族谱上记载得很清楚,三百年前,先祖文氏迁来此地居住。

        三百年后,子孙繁衍,由一家数人变成了六十余家五百余人。

        据传说,人丁兴旺,得益于村面前这个葫芦塘。而以前,并无此水塘,是经一个风水先生的指点,文氏先祖在村前掘成葫芦形状的水塘。葫芦多子,所以必给文氏带来繁衍。

        这个传说真假,很难辩,但从地形看,两头大,中间细,也只能挖成葫芦形状的水塘。当然,不是不可以在中间挖宽,而是那里是红石,坚硬得很。所以,严格说,葫芦塘是依地势而成。

        红石山下有一眼泉水,曲曲折折,往南流,注入葫芦塘,站在红石山顶看葫芦塘,那泉水倒很像葫芦的一根蔓藤。一个巨大的“葫芦”摆在红石村前,有枝有叶,这是红石村人引以自豪的地方。

        村庄连绵约有一里长,葫芦塘比村庄要短些,塘的北边有一条水沟,通向罗汉河。

        塘里的水并不因有泉水而干净,因为沿塘打了一排木桩,到了夏天,木桩上全系上水牛,牛的吃喝拉撤都在葫芦塘里,水自然不得清洌。但是,葫芦塘却是浑浊,并不发臭,这还是与那一泓清泉注入有关。每天,有多少清水流进,便有多少脏水排出。所以,这应了那句话:“流水不腐”。

        当然葫芦塘的水不发臭,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年年底抽干鱼塘,正月里把塘里的淤泥全部揭起,直挖到硬板黄膏泥为止。黑色的稀泥全挑到农田里去,这叫“挑塘泥”。稀泥辅在田里,可当做肥料。“挑塘泥”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如果说葫芦塘有故事,仅此而已,虽不是三言两语,却也是几十句话就可讲完的。

        不过,今天讲的葫芦塘的故事,是要从1978年说起。

        这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一种公平突然降临,只要书读得好,就可以跳出农门,吃皇粮,谁不指望呢!

        文正直看到了希望,自己的儿子文栋梁可是全校第一名。果然,中考,考取了高中。全大队的初中毕业班,一百多学生,就他一个人被录取。

        9月份,文正直高高兴兴送儿子去二十里远的一所高中报名。

        那时,吃住在学校,可是,文栋梁只上了两个星期学,就回家不肯去。原来,只有十四岁的文栋梁每个星期要挑十多斤米,走二十多里路实在太累,在学校的6天,吃自带的两瓶腌菜下饭,实在太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