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7章 寇准再罢相
毕士安十月份突然去世了,状况与李沆当初十分类似,也是在崇政殿庐等候早朝的时候,疾病突然发作。
赵恒听到消息,急忙从内殿出来看看情况,已经不能说话了;內侍窦神宝赶忙找人用轿子抬回府上;太医赶到时,已经回天无术了。
赵恒随后就到了,一边哭着,一边对寇准说:“毕士安真是个大好人啊!”赵恒命令皇城使卫绍钦负责为毕士安治丧;废朝五日,以示哀悼。
毕士安去世之后,关于寇准的风言风语便多了起来。有人说,他经常喝多了酒,然后就洋洋自得地吹嘘自己对国家立下了不世的大功;有人说,当初陛下还在为御驾亲征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大臣们都是忧形于色,只有寇准是愤愤不已,甚至于出言不逊;还有人说,大驾到达澶州后,大臣们都主张驻跸南城以安圣驾,只有寇准攘袂而起,逼迫銮舆进入北城,哪里有一丁点爱君之心呢?
如此等等的传言通过各种渠道传入赵恒的耳朵,有的听听也就算了,有的却让赵恒颇为不悦。尤其是一次王钦若陛见的时候,谈完正事之后,赵恒无意中说起澶州和议,他发自内心地感慨道:“那个时候,在澶州城头,两军厮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居然还能盟誓议和,实在是出乎朕之预料;以区区三十万金帛换取我河北不动干戈,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合算呢?寇准真是社稷之臣啊!”
这回,王钦若出乎意料地没有附和,他略略沉吟一下,抬头瞄了一眼皇帝,不紧不慢地回应道:“陛下以为寇准有社稷之功,臣等却以澶州之役为耻!为什么呢?敌军薄城,而我与敌议和,这被称作城下之盟;就算是春秋时期的小国都为城下之盟感到耻辱!今天,寇准拥数万之众,陛下以万乘之贵,而与敌寇盟于澶州城下;寇准所为是社稷之耻,哪里有什么社稷之功可言?”
赵恒仿佛被人在嗓子眼上堵了一块石头,一整天的好心情顷刻间就消散殆尽。
王钦若倒是很识趣地告退了;空荡荡的大殿里,只留赵恒一个人愀然而神伤。
冯拯反映的情况似乎要更为严重一些。其实,冯拯已经不止一次地对皇帝抱怨,中书省奖拔任用官员现在全凭寇准一人的喜好,完全无视朝廷既有的规矩;冯拯曾经就此表达抗议,寇准的回答是:“宰相的职责就是进用贤能而斥退不肖之徒;如果任用官吏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要一个中书堂吏就够了,还要宰相做什么?”说完,还把堂吏呈上来的论资排辈的名册给丢在了一边。
冯拯担心的是,长此下去,天下的官员不都变成了寇准的党羽了吗?
赵恒也听得有些心惊。回到后宫跟刘蛾说起这事,刘蛾沉吟了一下说,她记得太宗时,寇准曾被罢去枢机职务,也是因为进用官吏时自以为是。
赵恒没有再说什么,就岔开了话题。
十一月的郊祀典礼结束后,兵部侍郎平章事寇准升迁为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三个多月后,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平章事寇准忽然被一纸诏书罢为刑部尚书;没过多久,又接到诏命,寇准以刑部尚书出知陕州。
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王旦被擢为工部尚书平章事。王旦按惯例入宫谢恩时,赵恒不经意地提到:“寇准在任用官员上自以为是,以国家的爵赏为自己邀求虚名,不是大臣应当做的事情。朕之所以罢免了他,也是为了能保全他的名声。”
王旦只是唯唯罢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