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灵州撤与守
这一年冬天的雪特别得多,尤其是河西一带。李继迁和他麾下两万多蕃兵在严寒和大雾中已经将灵州包围了差不多两个月了。
千里之外的京城开封,赵恒还在为灵州的弃守进退大伤脑筋。朝臣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常常搞得他六神无主,使得他不由得对李继迁其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他从不少大臣的描绘中勾勒出一幅河西的印象图:地域辽阔,却土地贫瘠;基本上不是沙碛戈壁,就是泥泞沼泽;蕃人部落零零星星散步其中,以放牧为生;世代为了争夺牧场草地而大动干戈。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李继迁何以能够在这么一块土地上生存,而且日渐壮大:与大宋相比,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人力军力,李继迁及其蕃部支持者都是不值一提;那他又是靠着什么竟然在大军的一次次围剿之下,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最终雄踞一方,成为朝廷的肘腋之患?这个问题困扰已久,他也不指望哪位大臣能够给他一个明晰的答案,也许他故去的父亲可以为他解惑,只是,已经无从问起了。
知制诰杨亿是极少数敢于直接了当上书要求放弃灵州的朝臣之一。他给出的理由是:灵州目前已经沦为整个河西防务的累赘和沉重负担;由于李继迁的军力日益强大,灵州驻军逐渐地起不到任何牵制和协同攻击的效用,这一点从王荣、李守恩的败亡,以及清远军的失陷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为了给灵州驻军馈运给养,整个陕西、河东的军民疲于奔命,损失惨重;河西虽然地方千里,却属蛮荒之野,不值得虚耗国力以争无用之地;至于放弃灵州之后的河西防务,只需挑两员大将,选三万精兵,分守延、夏和环庆,则边境可保无虞;此时,如果朝廷再严申禁止与蕃部的青盐和谷粟的交易,使蕃人生计陷于困顿,蕃寇本来就是一伙靠劫掠为生的乌合之众,那么,一旦进无所掠、退无所得,就难免军心涣散,最终崩溃解体;如此一来,朝廷可以不发一兵一矢,就彻底解决掉河西匪患。
赵恒把这个奏疏拿给李沆看,征求他的意见,李沆只是赞成放弃灵州,对其它的倒是没有那么乐观。他回应道:“只要李继迁活着,他就一定会设法攻取灵州;朝廷拿他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看赵恒有些失望,就又补充道,“陛下,如果现在就遣使诏告放弃灵州,州将可能还来得及布署军民安全撤回。”
赵恒没有明确的表示,只是看着李沆躬身退下,自己发起了呆。
赵恒拿不定主意,主要还是因为主张固守灵州的意见过于强大。为了安抚这些主战的声音,他已经于十一月末下诏给河西各蕃部族人,有能生擒李继迁者,赐节度使;斩首来献者,授观察使;另赏金银帛茶等财物。十二月十五,又决定派遣如京副使宋沆和太常丞梅询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说服潘罗支配合宋军从西面进攻,以缓解灵州的压力。
赵恒将李沆和杨亿的意见大致上整理了一下,派了个小內侍悄悄地把这一手札送给张齐贤;张齐贤的回信很快就呈了上来。
张齐贤在奏疏中坦率地承认,灵州目前已陷入绝境,四面孤立无援,以军事态势而言,放弃应为上策;不过,他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看法。
他指出,从目前打探到的情报来看,李继迁早已不是一股乌合流寇了;十数年之间,李继迁招降纳叛,创基立制——修城浚壕,且耕且战;选将练兵,整军经武;延引儒士,粗设官爵——俨然有中国之风;以此观之,其志不小;眼下正值冬季,灵武南距镇戎军约五百余里,东去环州也有六七日行程,如果没有大军接应,以灵州数千残兵,怎么可能安全撤回?既然横竖都要出动大军,那还不如趁机痛痛快快在灵州城下打上一仗;如果李继迁见势不妙,偃旗遁逃,灵武军民自可安然回归;如果李继迁恋栈不去,欲侥幸借一,则不免陷我重围,授首成擒,河西局势便可一战而定!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