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3章 寇准双喜事
范廷召病故之后,忽然便有人密奏指称,他和桑赞去年正月里擅自行动,临阵败逃,才导致大军裴村失利,要求追究他们的罪责。
赵恒大为震惊,召来枢密大臣们询问此事。从周莹等人吞吞吐吐的闪烁言辞中,赵恒本能地感觉其中必有蹊跷。
三月中旬,并代都部署高琼匆匆返回开封,一进城就直接被內侍引入宫中。行过拜礼,刚起身,赵恒就把那份密启塞给他,然后劈头就问他,对这件事可有耳闻。
高琼也不隐瞒,就把自己督定州行营时了解到的情况,前前后后细述了一番,然后低声说道:“这次失利也不能全部委罪于范廷召和桑赞。两人虽然出击得多少有些莽撞,不过,据臣所知,辽军经过此役,伤亡也颇为惨重,最后不得不打消继续南下的计划,班师回去了。”
赵恒的神色缓和了一些,问道:“朕意欲遣侍御史知杂事范正辞推鞠此事,还其公道,卿意何如?”
高琼面有难色地回答道:“违令擅动,败军覆将,于军法当坐诛!不过其军大小将校去年已蒙圣旨恩宥赏功;今日忽加诛戮,陛下何以措辞?况且河北正值多事用人之际,如果不是犯下不赦之罪,军士还是不宜轻动!”
赵恒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俯过身来小声说道:“如此说来,当初处置傅潜也多少过于草率,朕深悔之!卿熟悉军情,可有良策补救万一?”
高琼摇摇头,面色苍凉地说道:“傅潜的罪行已有明诏昭告天下,六军上下,无不知晓。大将在军中是靠着威信来号令三军;傅潜现在已经声名扫地,就算朝廷支持他,他在军中也是难以立足!陛下如果想赦免他,倒不如趁着大赦的机会,不动声色地将他一步一步移回京师,授以将军闲职,逸享天年为上策。”
赵恒也不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高琼从宫里出来后,也就没有再赶回并州去,而是隔天就接到制敕,改任殿前都指挥使,留在了开封。葛霸被调往并州,接替并代都部署;河西军务暂时由杨琼负责。
宰相李沆每天工作倒是勤勤恳恳,做事也得体,礼仪也周到,就是对军国大事,尤其是胡骑频频犯边,拿不出什么具体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来;他似乎整天热衷于把那些从各州府军报上来的水旱丰歉,盗贼灾害,人口赋税之类的细枝末节的事情整理归置一番,呈上御览。
赵恒不由得对李沆的治政能力有所怀疑。他寻思着得找几个得力的大臣充实一下中枢机构。小心地斟酌了一番之后,赵恒决心全面改组中书省和枢密院。制敕不断地从宫里发出,左仆射吕蒙正和参知政事向敏中一并同平章事;宽厚谦让的参知政事王化基被免去枢务;同知枢密院事王旦被擢为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一起被晋升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翰林学士王钦若巡抚西川回来后,也随即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朝政似乎因此气象一新。三司一向效率低下,广为诟病:地方上报的申请文书有被扣压五六年没有任何结果的,这次一下子都被捅了出来。新上任的同知枢密院事冯拯、陈尧叟便被派去负责简化审批参决滞务;大半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的裁减天下冗吏的工作,现在也有了结果,报上来的数字是总共减省十九万五千八百零二人,又为国家和地方省了一大笔开支。不过,政府官员的数目却是无声无息地与日俱增。这一点,大臣们仿佛有默契一般,都是避而不谈。
寇准的名气实在太大,所以去宋偓家说亲的人也就没有费什么劲,只待择一吉日便可成合卺之礼。
(注:卺【jǐn】,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古代结婚时,人们用它作盛酒器。合卺,始于周朝,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
好事成双。翰林学士承旨宋白是今年的贡举考官,对新科进士王曙颇为欣赏,于是,私下里将这位中原秀士推荐给寇准。一番拜会之后,寇准笑眯眯地让宋白去打探一下,看这位著作佐郎愿不愿意做他的女婿。王曙自然是喜出望外,于是又不免一波择吉日、选良辰的操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