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帝新国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6章 新帝新国事
        父亲的去世虽然谈不上有多突然,不过在赵恒的内心里,尽管身为皇太子已经快两年了,却并没有切切实实地准备好,像父亲那样坐在大殿里威严地向天下发号施令。

        他想起来,七八岁的时候,伯父太祖皇帝曾经把他抱起,放在御座上问他想不想当皇帝,他居然很老成地回答说,当皇帝全凭天意,哪能由得了你愿意不愿意。他还记得父亲当时那副吃惊的模样。现在,当他真正地置身于这空旷的大殿之内的时候,他不由得感觉到孤寂而心生怯意。“要是小蛾子在这儿就好了!”他忽然听到自己这样说。

        两天后的四月初一,赵恒颁发了即位后第一道诏命,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同时传下口谕,他要在宫中主持大行皇帝葬仪,大小朝政全部委托宰相吕端处理。

        (注:大行皇帝,是对刚去世的皇帝的敬称。古代皇帝去世后,在其谥号、庙号确立之前,都称为“大行皇帝”。皇帝的谥号、庙号一旦确定,就以谥号或庙号作为正式称号,不能再称“大行皇帝”。大行,是永远离去的意思。)

        吕端接过朝政大权后,不动声色地做了两件事。他先是通过枢密院下令,将灵、延、环三州的屯军大部分撤回,以减轻河东、陕西两路馈运的压力,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取消了三路夹击河西的作战计划。然后报请赵恒批准,下诏晋封李继隆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免去其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灵、环诸州都部署职务,改为镇安军节度使,出镇陈州。

        新帝践祚,不免覃恩百官,所以群臣得到了普迁一秩的恩赐。宰相吕端以佐命之功特别地晋升为右仆射;太子宾客李至擢为工部尚书;李沆擢为户部侍郎,并为参知政事。赵炅生前就已经将这两个人推荐给赵恒,并告诉他:“李至学识渊博,李沆风度端凝,都有宰辅之器。”

        (注:践祚【jiànzuò】意为新皇帝即位,登基。本意为走上祚阶主位。所谓祚阶,是指古代庙、寝堂都是面南背北,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为祚阶,也写为阼阶,上为主位。)

        赵恒特别提到的人里边,有一个人很特别,是亳州防御推官王钦若。去年蠲免租税那场风波,辅臣们仍然记忆犹新,赵恒心有余悸地说道:“那个时候,天威震怒,祸深莫测;朕身为储君,亦自惊恐莫名;而钦若不过一介八品推官,竟敢独力为百姓伸辩,这份胆气就有大臣之风!”

        这个事吕端当然记得,不过对王钦若这个人,吕端倒没有这么高的评价。这个南方人在吕端看来,机变有余,忠厚不足;所以,最终他设法说服年轻的皇帝只是将王钦若调入京城,授予从七品的太常丞一职。

        五月初,在吕端的坚持下,赵恒打消了谅阴守孝的念头,在朝元殿举行了朝会,开始正式视朝。三天后,诏告天下,要求内外文武群臣就朝政得失,人君过误,军事利弊,民间疾苦等直言上疏。纷至沓来的奏表使年轻的皇帝逐渐地进入了角色。

        (注:谅阴,居丧之所,特指帝王或高级官吏居丧。也作谅闇、亮阴、梁闇、凉阴等。)

        宰相吕端上奏说,宣政使王继恩在先帝朝怙恩恃宠,交通大臣,肆意泄露禁中机密,服饰器用僭制奢侈,应予惩处。

        赵恒虽然颇不理解,不过出于对吕端的敬重,还是下诏宣政使王继恩责授右监门卫将军,均州安置。被指为与王继恩过从甚密,相互交通的参知政事李昌龄责授忠武节度行军司马;知制诰胡旦削籍,流浔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