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难违的上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难违的上意
  秋凉之后,在知秦州田仁朗的劝诱下,有几个居住在河西的吐蕃部落,挑选了一批良马,到京师来朝贡。赵炅兴致勃勃地在崇政殿接见了这几位酋长。会面持续了差不多一刻钟,便草草收场。随后,宰相晋见时,宰相觐见时,赵炅居然主动说起这批客人,语气颇为不屑:“吐蕃自从中唐以来,便是国家西陲的大患。朕常想派遣一支偏师将吐蕃逐出河西,以绝后患。不过转念一想,这些人言语不通,生活迥异;对朕而言,实与禽兽无异;姑且留出一块蛮荒粗恶之地,使其得以繁衍生息;至于其疾病灾祸,迁徙存亡,就不在朕的考虑之内了。”

  赵普听了,唯唯而已。

  这一段时间,赵炅甚是留意国计民生之事,已经下了几道诏旨,要求地方官吏体恤老百姓生活艰难,不要因为朝廷考核吏治的缘故,就严加督催赋役,甚至动用严刑酷法。他还从殿直以及皇城司中拣选一些朴实干练的人员,派往全国各地,打探地方官吏的功过口碑。

  中书的宰相们也迅速地将注意力转向这些方面。这天刚汇报完工作,赵炅便愤愤然的说:“这些地方官员真是可恶!一点脑筋都不动一下!朕前日见工人整理藤条,削去根皮腐坏,一斤只剩下三两;藤条由广南经水路六七千里,方才运抵京师,结果大部分都被废弃,这岂不是白白地浪费人力?还有各地输送的铁坯,等到军器作坊制成刀剑,也有一多半损耗掉了。自今可令广南诸州,先对藤条预做处理,只输送有用的部分入京;供输的铁坯,可预先锻炼成刀剑坯,然后再行转运入京。这些虽是小事,日积月累却可以节省不少的费用。”

  宰相们惶惶然侍立不语。少倾,赵炅脸色才有所和缓。赵普看到皇帝的桌案上摆着一个崭新的书函,便不禁多看了几眼。

  赵炅瞄了一眼赵普,伸手从函中取出几册书来,递给赵普,然后说道:“这是太平兴国寺几个西僧新近翻译的几卷佛经。外间对浮屠氏之说多有非议,把它归于怪力乱神之流。朕于闲暇之时,颇为着力,亦有所感悟。释氏讲究修行,崇尚利他;这一点于为政大有裨益。为君者,日理万机,以天下为己任,便是修行;拔擢良吏,斥逐贪残,以万民之忧为忧,便是利他;朕身为天下父母,视天下之民,皆如赤子,不偏不倚,使其各安其所,这才是上乘的修行之道。想那梁武帝把自己舍身到佛寺中,然后让百官布施钱财以赎其身,这于政事有何补益?最终成为千古笑料而已。由此看来,这些方外之言也不尽是邪说,细究之下,亦颇有可取之处。朕就将这一函书赐于卿等,不妨细细揣摩之。”

  赵普松了一口气,立即附和道:“陛下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以如来之心修身养性;高瞻远瞩,智虑非常;臣等驽钝,岂能及此万一?”

  宋琪也不敢怠慢,接着说道:“陛下严以律己,俭以修身,勤于政务,察于秋毫,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啊!”

  一回到政事堂,赵普就差人将度支使陈从信和盐铁使王明召来,立刻着手布置广南藤条,以及各地铁坯入京事宜。

  听完之后,陈从信面露难色,他委婉地告诉赵普说:“各地进贡京师的货物都是以斤两论其量。如果藤条要求削去糟腐,不但加重地方徭役,而且等于凭空增加三倍的贡输量,还望大人在陛下面前澄清此事。”

  赵普微微一笑,拱手一揖,说道:“度支使何不自去澄清?”

  陈从信叹了一口气,长揖一礼,道:“谨受命。”便转身离开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