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章 回京述职(下)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7章 回京述职(下) (1 / 2)
        唐志不惜一切代价办学的态度影响了一大批武勋和世家,他们都在自己家族内兴办新学,他们都知道将来要在殖民地站稳脚跟,这些科学技术才是立足之本。浙江山多地少,靠土地根本没有出路,很多人被逼着走出大山经商,这就是徽商的由来。朝廷要迁徙江浙10万户去岭南道,他们当然提出要求。首先就是让他们拿到出海南洋的许可证,其次,他们听说唐志手中有缫丝机,他们想发展桑蚕业,这需要兴业公司的扶持。唐志干脆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零碎的关于青花瓷的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尽快把青花瓷搞出来,把景德镇的瓷器提上一个档次,压过朝廷出口的唐三彩。王室和武勋在广州遭受重创之后,朝廷也无奈放宽了出海的准入制度。江浙很多世家和商人也在浙江宁波准备组建兴业宁波公司,建设宁波港和宁波造船厂,除了修建一般的大海船之外,还要了风帆战舰的模型,他们也准备下南洋开辟商道。这样就形成了三个财团——广州的王公武勋财团、泉州的山东世家和昭武商人财团、宁波的江浙财团。这些财团的主要投入在白酒、白糖、丝绸、茶叶、瓷器和船舶制造等一些大宗出口商品,对于大唐原有的经济体系冲击不大。

        太原钢铁厂转炉炼钢的成功让蒸汽机能大规模使用。。水泥和钢材产量剧增,带来的好处就是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成为可能,水利的兴建让很多贫瘠的旱田变为水田,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桑树也是需要大量水流灌溉的,这样出产的桑叶质量高,出产的蚕茧产丝量与鲜茧出丝率高,茧色洁白、光泽正常、茧形匀整,属于上等蚕茧。

        除了桑蚕业,山东世家为主力推广的棉花种植现在在淮河以北推广开了,加上唐志家族在南阳地区的推广,现在棉纺织业成为山东地区支柱产业,迅速取代麻布成为大家制衣的首选。

        随着三个财团的兴起,无数的新式学校也开办起来。。兴业公司通过这几个财团逐渐把触角伸进了大唐帝国的腹地,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加上遍布大唐边陲的建设兵团和御林军,兴业公司慢慢在大唐的土地上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张浩之后是康武带着小蘑菇来拜访,康武是圣人面前的红人了,现在玄武门就是他在把守,统帅着殿前御林军,为了和其他御林军区分开来,殿前御林军改为羽林军,现在编制为1000人,将来还要扩展到1万人,整个长安城都在羽林军的威慑之下。

        小蘑菇稀里糊涂就成为康武的夫人,这让其他像拉拢康武的人恨得不行。康武的家产不用他夫妻两操心,古丽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最赚钱的兴业银行给了他们一份股份。本来古丽还想让小蘑菇学习经济和理财,却发现她就是个小迷糊,对经济之道一点也听不进去,只好放弃。这是傻人有傻福,古丽只好帮她料理这些东西。跟着唐志的人都发了大财,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康武自己也知道,所以根本不为钱操心。成为羽林军统领守护宫殿,康武非常不适应这个角色,他还是喜欢在外带兵,跟敌人明枪明刀地干。

        “九郎,我守着玄武门真不得劲,你说我该怎么办?”康武问道。

        “有什么不好办的,这是圣人和朝廷对你的信任,做好你的工作就是了。还有就是你的士兵最好能够接受御林军的训练,让张浩给你派一些教官,不过这需要得到圣人的许可。”

        “我也是这样想的,圣人已经同意了,过了年就开始,我还让兴业学校在长安办一个学校,专门招收羽林军的弟子,让他们都来上学。”

        “这就对了。想要笼络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的后辈和亲友铺设一条光明大道,让他们感觉更着你混有前途。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维护圣人的权威。”

        康武点点头,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康有义告诉他有两个人的话要听,一个是圣人李治,一个是唐九郎。现在唐志也告诉他要尊君,这就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就是年前年后拜访亲戚,离开一年,唐志有点感觉自己不属于长安城,而是属于青藏高原。慧君的父母对于慧君现在还没有生养担心不已,偷偷对她左右叮嘱,让她也感觉到不妙。。只好晚上使劲折腾唐志,结果把自己累个半死。

        因为身居官职,唐志没有到各位老帅家中拜访,只是给他们送去礼物。现在慧君的玻璃镜子产出越来越稳定,质量也越来越好,镜子也成为大唐丝绸之路出口重要的商品,当然是朝廷专卖。除了玻璃镜子,唐志这里还有景泰蓝和搪瓷出口,工厂招聘了中亚大量的技术精湛的老师傅和学徒,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绚烂的色彩,给人以简明的快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因为景泰蓝和搪瓷都是金属产品,比瓷器更坚固耐用,更受昭武商人的喜爱,也受到大唐朝野的追捧。

        年前唐家镇的这些企业将举办合唱大会,还平整了一个大操场,明年准备开一个工人运动会。。学校也将举办运动会,这样能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对工厂有归宿感。潇湘馆排练的节目是《刘三姐》,这个节目没有什么难度,属于歌剧,而且是民歌,通俗易懂,因为歌曲太美,一下子风靡长安。特别是那首《敬茶歌》,酒肆茶馆卖唱的都会来几句,大家也多会点《刘三姐》的歌,原来艺伎喜欢唱的靡靡之音全部被鲜活生动的山歌取代。严格说来《刘三姐》提倡的是读书无用论,带有特定历史的烙印,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