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6章 机巧之辩(上) (3 / 4)
起唐九郎,这可是长安城的风云人物,特别是那个蒙古战略,让人叹为观止。只是这个《富国论》引起很大的争议。士农工商,士排第一位。。农第二,现在把工商拔高,那不乱套吗?
“猛将兄,你在国子监,你最清楚,跟大伙,这《富国论》是怎么回事?”有人问道。其他人听见,都竖起耳朵,其他桌的人也都看过来,都想听听。
猛将喝一杯酒,看了看大家,“这《富国论》可算是一本奇书,据是海外英格兰传来的,提倡的是重商主义,和我们倡导的重农思想完全不同,自成体系,又能自圆其,让人不能不佩服。只是大唐以农立本,这重商主义传出来那是要动摇国本啊!是福是祸还不准呢。”
啊?还有这种事情,古先哲王之时,其民有四,曰士农工商,皆专其业,所以国无游民,人安物阜而致治雍雍也。是故俾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专于艺业。所以然者,盖欲各安其生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治国方略,可不能越界,要不然下大乱了。难道这《富国论》要为工商翻案?那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往哪里放?“朝堂上为这事也是争论不休,唐九郎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算是给这个争论定流子。你们还别不在意,这次科举考试,策论的题目很可能就是这个!”
大家倒吸一口凉气,西学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发表议论?
“也不一定就是这个题目,换一个角度就是‘道学为体,术数为用。’我们所学的孔孟之道,《老子》、《易经》,这些都是‘道’,还赢术’,这就包含的比较广泛了,农学、工学、商学、军事学……总之诸子百家,很多都可以归纳到‘术’这个范围。西学也可以归为‘术’。”
众茹点头,这样还差不多,道和术,大家都可以发一通议论。
“当然是道更重要了。”有人发表意见。“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在首位,艺只是枝节末梢,是游戏之物,何足道焉?”
“你要这样,那这次科举无望。大家都知道,道学为术数之源,术数为道学之流。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术可求。可是我们以前都是抬头盯着这个‘道’,有几人对‘术’探究过呢?”猛将点醒道。其实原来他以前也是这样想的,后来看了《富国论》和唐志的附录,思想发生了一些改变。
此人不服,争辩道:“难道要我们去学工、学农、学商?那些下里巴人、田舍翁的东西全部都要学?这像话吗?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学的越多,离道越远!”
“是呀,”那位大嘴巴的宗仁贤弟提出疑义,“术数欲有成者,须求本之于道,修道而窍自开,窍开而慧自生,慧生而地之理感而遂通,明心见性,术数自会触类旁通,运用自如也。盖人本地而生,地之理自备于我之一身,故有何不能知,有何不可知哉?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之道,须从根本入手也。不得其道,不明其理,又岂能变通以运用?流于术,则终难逾越世俗之见。故须穷理尽性。。以求大道,而后方可运用术数以变通其道也。道为术数之源泉,源清而流自清,源渊而流自长。通常以达变,返本以究源,有志于道学与术数者,可不知其理乎?”
唐志瞄了他一眼,这位仁兄《道德经》学得不错,这道理无可辩驳。
有壤:“这番话得在理,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所谓一生万法,万法归一。如何归一?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正是要把我们先把这些术数丢在一旁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