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章 世纪之谜(二)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章 世纪之谜(二) (3 / 4)
        有人说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很多中国人根本没有学过古典文化,为什么还是这么聪明呢?这里我们就要说说第八识,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智慧之海。一个文明的传承非常重要,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只有震旦文明和犹太文明没有中断,这一点太重要了,这是震旦人如此聪明的原因之一。

        荣格心理学提到一个词,集体潜意识: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不同于个体潜意识,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而是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则是本能内身的潜意识意象。由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就不需要借助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个人的行动在类似的情境下与他的祖先的行动相似,“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助”,就是原始意象起着一部分的作用。

        这个集体潜意识说到佛家的第八识的习气种子。第八识为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阿赖耶识为藏识,藏识犹如大海一样,前七识就是波浪,波浪一起,其所缘之境形成识风,风浪互为因果,相续生灭,这就是识海。

        玄奘大师形容阿赖耶识是“去后来先做主翁”。意思是说,人到世间上来,阿赖耶识比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人死之后,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识,它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有人说“人死万事休”,其实人并不能一死了之,第八识的业种跟着你转世。佛家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你在六道转世轮回,但是你的佛性是不动摇的(佛性和阿赖耶识不同)。佛经有一个镜子和影子的比喻,我们的佛性就像镜子一样能够显现出万事万物,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镜子显现出的影子,影子流转,天堂地狱,善人恶人不断变换;镜子不动,也无轮转。这就是《心经》说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学的哲学课本说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如果是这样,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没有同一个梦想?同样一本红楼,为什么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个定义显然是说不通的。不同是因为我们八识里的习气不一样。

        第八识分为“相分”和“见分”,相分现出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我们意识里浮现出的内心世界、梦境、禅定中的境界都是第八识显现的;见分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前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是意根。

        “渊深七浪境为风”,第八识就像一个深渊的水一样静止不动,七浪就是前七识,境为风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景象就像风一样吹起七识之浪,于是有了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个景象又是怎么来的?也是第八识相分变现来的。所以佛经有一句话:“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至于这些境界和意识是如何升起的,我们的习气种子是如何被藏入第八识,如何成熟,如何升起,如何作业,如何受报,释迦佛把这个过程说得非常清楚。世间法的最高法则就是因果法则,这就是每个个体和国家命运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四柱八字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祖上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关系、子女得失、包括本人贤愚贵贱、起落寿夭的基本情况。为什么人的命运不同?根本的原因就是八识心田所带来的种子不同。

        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中,我们所看的书,所作的事,我们的思考等等,都被熏成种子,收藏于阿赖耶识,这就是震旦文明的底蕴。震旦有句话叫做“书到今生读已迟”,这里有个典故: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黄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亲自为母洗涤溺器,就是後来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

        黄山谷在中进士後,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时他才二十六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