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章 税制改革(下)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章 税制改革(下) (3 / 3)
        留学生们看着大唐学生议论纷纷,群情激昂,都到祭酒那里去,这是干啥?想造反?大家都纳闷,吃饱了撑得?大唐的民众是最幸福的,你们还不满意?过了不久,令狐德棻祭酒送学生们出来,吩咐道:“你们写一份策论,和刘旭的策论一起交给我,我帮你们送达圣听。”学生们这才陆续散去。

        令狐德棻叹了口气,腹诽不已,你一个布衣操哪门子心,搞出这个东西来,好了,老夫也躲不过了。这帮愣头青不知轻重,嚷着要上玄武门请愿,这把刀子就是冲着你们家来的!到时候你们家人哭都没眼泪了。

        “*******,岂因祸福趋避之。”祭酒默念道,这句话说得真不赖。

        长安城风云涌动,始作俑者唐志躲在庄园开始规划办学招生,搞经济需要大量的有政治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块不能放松。现在庄园有学生54名,唐志的徒弟们大概42名,这样就有两个班,他准备以这些人作骨干,培养出一批教师出来。

        唐志已经跟康有义商量,由公司出钱办一个职业学校,咱们这里不培养做官的人,只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以后公司的发展全靠这些孩子了。康老板现在对唐志言听计从,马上筹集1000贯钱作为启动资金,准备建一所可以容纳1000人的学校。

        因为要大搞基建,唐志和康老板合资建砖瓦厂和水泥厂,因为没有碎石机,现在的砖瓦和水泥都很贵,蒸汽机造出来之前别想便宜了。青砖的烧制工艺复杂,能耗高,产量小,成本高,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这90多名学生现在是唐志重点培养的对象,食宿免费,拼音、算术、音乐课巧云作老师,地理、历史、美术由唐志亲自上课。唐志把后世的语文教材和古代蒙学教材拿出来。现在唐志有点感激前世的填鸭式教育了,各门功课都学,基础打得非常牢固。

        古代蒙学读物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对于这些蒙学陈先生非常感兴趣,叹为观止,对于拼音更是赞不绝口。要知道在此之前,都是使用汉字为载体,采用直音、反切等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不方便。

        隋代陆法言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汉字韵读规范的书,叫做《切韵》。因为考试只考押韵,读古人的诗文也只是注意押韵现象,所以在读书人那里,不那么重视声母。声母的研究起于唐代和尚读经,他们是天才的翻译家,要把大量的梵文(古印度语)佛经翻译为汉语,就认真的逐字审察、分析音节,“悟”出了汉语原来有三十个声母,后来又增加六个。

        汉语拼音起源于明朝末年的西方传教士,他们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到了民国的时候,因为中国落后挨打,很多的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全盘否认,有人建议取消汉字,而用拉丁字母拼读,很容易学习。

        35年12月,蔡元培、柳亚子、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联名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称:“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民众,组织起来解决困难……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这种新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

        当时的知识精英层都对于中国的现状非常不满,都想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都想尽快发展科学技术,于是这个看似荒谬的建议在当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一时间汉字岌岌可危,好像不用拉丁文取代汉字,中华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