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章 税制改革(下) (2 / 3)
咱们现在也差不多,土地慢慢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他人怎么办?难道也要等到平民揭竿而起才舒服?我们这一辈可能没问题,但是我们的后辈子孙呢?难道要等别人拿着锤子镰刀冲进家里来?所以晚痛不如早痛,大家首先定下规矩来,要给大多数人一条活路,闹饥荒的时候朝廷要赈灾,大家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现在咱们大唐局面不错,朝廷威望很高,有能力变法。现在不干难道要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才动手?那时就晚了。
你提出摊丁入亩的时候,要强调那些皇庄、王公大臣的封邑都要纳入这个制度。同时要提出一个人最多占有的土地数量,比如可以根据唐初的均田制规定,超出规定的田地要收重税。这样做一方面抑制土地兼并,另一方面就是逼着那些宗族分家分田,分了家了,宗族的凝聚力就减弱了。”
刘旭一一记下,心里盘算着如何一鸣惊人。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光棍一些,怎么闹大怎么来。
事情按照预想的进行,刘旭呆在杨家村这段时间,长安城已经传开了,连带着那篇万言策论也流传开来。王主簿这才知道刘旭另外还有干货,他找到得月楼掌柜,借这篇文章一看,心里哇凉哇凉的,这是要捅破天了!我说你刘旭一个举子,操这份心干嘛?好好把种痘法先出来,我给你运作一下,至少可以弄个官当当,现在好了,后面拖着一个随时燃烧的大油桶,你让我怎么办?
主簿要把**带走,掌柜不干了,这是客人的东西,我把他给你看已经是不应该,你带走我就没法交差了,要不您抄一份?
王主簿点点头,把其中的要点抄录下来,收好,急冲冲往京兆府奔去,给老上司通个气。这篇策论很快就会传遍长安,该如何应对,得拿出一个章程来。
10天过去,刘旭安然无恙,王主簿亲自把他接回长安,同时向京兆府上了一封牒文,详细介绍了种牛痘的方法,闭口不提其他。京兆府的回复也很快,给一个嘉奖公文,300贯奖金,同时把种痘法发往宫里和长安周边。
京兆府和长安县选择不闻不问,其他地方就不同了。首先是得月楼的说书人,开始给大家介绍种痘法,接着又说起刘旭的摊丁入亩和保甲法,赞叹刘先生大才,这个办法要真施行,咱们黎民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公卿大臣也不安宁,大都看过策论,都不吭声,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还是扔到一旁好,让它自然冷却,被人遗忘,谁要端上来谁倒霉。
但是国子监那帮书生可就不一样了,摊丁入亩和保甲法,这可是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啊,点出了历史朝代更迭的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同时又可以彻底根除豪门世家这颗毒瘤。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
学校的差别,与学生资荫(即父祖官爵)身份有关。弘文馆、崇文馆大多招收皇族勋戚子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其中律学为司法、书学为书法、算学为数学。
各馆、学学生人数也有规定,弘文、崇文两馆置生徒数十名,国子学300人,太学500人,四门学1300人,律学50人,书学、算学均30人。
除了两馆及国子监诸学,唐代中央设置的学校还有医学、天、兽医学等。其他,唐代还有技工教育,如镂细学4年,车辂器乐学3年,冠冕弁帻学9个月等。
国子监还招收了很多留学生,来自波斯、天竺、斯里兰卡、越南、日本、朝鲜、韩国等多个国家,他们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了解了大唐,纷纷通过政府委派或自费或商人赞助的方式,来到长安的太学等高等学府学习唐朝,这些人里不乏异邦的一些王子、贵族。这些人对于传播大唐的文化和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