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第五节 (2 / 2)
我从来没见过早餐还可以有这么多种类。各种海鲜小吃看上去非常诱人。然而,有了张老师昨晚儿的前车之鉴,我更不敢吃这些玩意儿了。再说,我本来就对海鲜不感兴趣。转了一圈儿,我发现,虽然早餐品类繁多,真正适合我口味的并没多少。我倒是看着边儿上现出锅的面条不错,便要了一碗打卤面,往盘子里夹了点小菜,跟郑总和张老师凑到一桌儿,吃了起来。郑总扫了一眼我跟前的餐食,笑着说:“那么多好吃的你不选,吃碗面条。”我说:“我觉着海鲜没什么味道,还是吃面来得实惠。”张老师只盛了一碗小米粥,弄了一碟小咸菜,一边喝粥,一边说:“小张这种对待饮食的态度是很有人生哲理的。再好看再好吃的东西,未必全适合你的口味。还是简单点儿好。”郑总调侃道:“张老师说什么都是一套一套的,哲学家。那你昨晚儿是怎么搞的?把自己搞复杂了吗?”张老师讪讪一笑:“您又拿我老头子取笑了。”
吃过早点,我们仨来到酒店大堂。已经有很多人在那儿等着了。长裕公司邀请的全国各地的客人都集中住在这家酒店。人们的面容在昨晚的宴会上似乎都见过,却又不认识是谁。杜小姐和她的同事们正在大堂里招呼人们陆续出门上车。当我们仨从她身边经过时,她热情的跟我们打了个招呼,“昨晚休息得还好吧?上午玩儿好啊。”我礼貌的向她笑了笑,说:“杜老师您辛苦了。”她微笑着回应道:“平时是你们为我们服务,这次也让我为你们好好服务一次吧。”
大巴车沿着海边的公路稳稳的行驶着。一边是山崖绿树,一边是海浪翻涌的壮观海景。我出神的望着那遥远的海天交界处,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塞上草原。在草原上也可以一眼就望见天边。那景象与眼前的景象却又不同。草原的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草是绿色的,各自分明。眼前的大海与天空仿佛是一体的。天空是颜色便是大海的颜色。天上漂浮的云朵与海里翻滚的浪花仿若兄弟姐妹一般,隔着遥远的距离互相嬉戏。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海鸟在海天交界处自由的飞翔。现在是夏日的上午,我的脑子里却突然冒出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我不可能在秋天的午后再次来到这里,姑且把眼前的景象当作王勃笔下所描绘的景象吧。
在海边转了一阵儿,我们到了一处码头。大巴停了下来。跟随着队伍,我们上了一条船。我原以为我们要坐的是在电视里见过的那种巨轮,然而,眼前的船却并非巨轮。好像是由渔民捕鱼船改造而成的旅游船。一艘船上能坐二三十人。我坐在船头的位置,能够更明显的感受到海浪的冲击。当那一米多高的浪头向我涌来时,感觉自己要随着船头向后倒下去了。浪头下去时,我又产生了一种要栽下去的感觉。刚开始时,我有些不适应。来回起伏几次,我便习惯了。是的,我是一个适应能力超强的人。然而,当我看到远处那只在浪头里如秋叶飞舞的小渔船时,我觉得自己有些太自负了。那种情形恐怕是我很难适应的。随着起伏的小船在浪花里起舞的,还有一个渔民。只见他一会儿在船上,一会儿又跃进海里。这一幕让我联想起《水浒传》里的好汉浪里白条张顺。世间果然有水性如此好的人。是的,那位渔民就像天然生活在水里一般,看起来那么自在,那么轻松。观者如此,至于渔民本人感受如何,我等却又无从得知了。
我们只有一上午的时间旅游,自然不能像那些专程到此旅游的人们一样去花费很多时间在某个游乐项目上。我们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转转悠悠,一上午就过去了。当时我们都到过哪个景点,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这次海上之行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要问我的感想如何,四个字,大海真大。
中午回酒店用餐。吃完饭来不及午休,大家便又集合起来,去参观长裕公司的百年地下大酒窖。当我走进大酒窖时,一股沁人心脾的葡萄酒香味扑面而来。窖体是由青石砖砌成的。酒香浸润久了,就连那青石砖也仿佛通体散发着岁月陈酿的味道。穹顶上是斑驳的苔迹。这些酒苔是年代遗留的陈迹。据说,酒苔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环境,通过氧气的作用,可以与橡木桶里的酒液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为葡萄酒增加更加醇厚的香味。这些信息我都是从葡萄酒相关的资料中了解到的。其实,直到现在,我都没怎么喝过葡萄酒。在报社时喝过一次,还没品出什么味儿来呢,一瓶见底了。昨晚在宴会上我喝了一些。满桌人好像都是葡萄酒专家,各种说道。什么三盎司,五盎司,又是闻,又是尝。说实在的,葡萄酒对于我来说,就跟饮料没什么区别。然而听其他人这么一讲,我便不好喝得那么粗豪,也像他们一样,温文尔雅的细品起来。从一个农民到葡萄酒鉴赏者的跨越幅度有点儿大。我一下子有点适应不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那份做作太假了。装出来的文雅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文雅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某种文化的熏陶之后,才能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与文化相关的气息。此刻,在长裕公司的百年地下大酒窖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一眼望去,一排排橡木酒桶静静的躺在那里。在昏暗的灯光下,那些橡木桶像静默的文化使者,任由身边人来人往,却是不动声色,独自沉醉在美味的葡萄酒香里。在这低于海平面的酒窖里,我静静的感受着岁月的沧桑,接受传统的葡萄酒文化的洗礼。葡萄酒,不是西方人的专利。我们中国人也有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与我们中国的酒文化比起来,西方的那点酒文化又算得了什么呢?
杜小姐一路陪同我们参观大酒窖。她向我们介绍了大酒窖的历史变迁。大酒窖始建于19世纪末,窖内面积近三千平米,窖深8米,距海岸百多米,比海平面还要低一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滩下的酒窖。酒窖里有12个拱洞。拱洞间纵横交错,宛如迷宫。这个大酒窖经历了三次重建,始成现在这般模样。要知道,能在接近大海的地下建一座酒窖并非易事。更何况历经百年沧桑仍安然无恙呢。这真是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啊。
杜小姐说,酒窖内一年四季的温度和湿度都是恒定的,为葡萄酒的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之前,我虽然写了不少关于长裕公司葡萄酒的宣传软文,实际上对于长裕公司企业文化和产品品质的了解仅限于纸面儿。今天,我深入到长裕地下大酒窖,近距离的感受其浓郁的酒香与厚重的文化,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触动。一个企业能做到百年何其不易。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啊。文化,不是说你读了几本书,写了一些文字就能具备的。文化需要时间的历练与沉淀。长裕这百年的企业文化又岂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凭一支笔就能传递出来的。在这儿,我为自己之前对长裕企业文化、长裕葡萄酒文化那些肤浅的了解与认知感到惭愧。我暗暗下决心,此次出差回去之后一定多下功夫,深入了解行业知识,即使不能成为专家,也最起码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无知而自以为是了。
从地下大酒窖出来,我仍然沉浸在那酒窖的氛围与气息中无法自拔。初到北京时那浮躁的心绪,浅薄的认知仿佛在这时被荡涤一空。我的心境感觉通达宁静了许多。人啊,一定要趁年轻多读几本书,多走一些地方,去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与人生境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静下心来,听从内心的召唤与指引,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稳稳的前进,才不至于迷失自我,终日忙碌却一无所成。
真正的传统文化对于每个人的感染与熏陶是一样的。郑总与张老师亦是沉醉其中。郑总之前因为业务不景气而日益暴躁的情绪在这时也得到了舒缓。张老师昨晚儿被海鲜折腾坏了的身体仿佛也被这浓郁的酒香与厚重的文化气息给治愈了。
威海之行,不虚此行。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差。感谢命运的安排,感谢郑总给予我的机会。继续努力吧,张红民!脚踏实地的向前走,你未来的眼界将会更加开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