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刚去三中的第一周,除了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进入中学的生活学习状态之外,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家。好容易捱到了周五,我和老保、大江、边文山几个人开始商量回家的事儿。这个事儿要分两个环节。第一,找班主任老师请假。第二,借自行车。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挨个儿来吧。
没想到在第一个环节我就遇到了挫折。周五下午放学之后,当我喊了一声“报告”,进入到边老师办公室时,只有她一个人在。这挺好,要是其他老师在的话,我都不知道怎么跟老师张嘴请假。边老师用平和眼神看着我,以其惯有的平静语气问我:“张红民,有事吗?”请假回家么,本来挺简单的事儿,让边老师这么一问,我突然有点心虚了。“老师,我……我想请假回趟家。”
“哦。”边老师的语调是上扬的。如果是平调,那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上扬,则代表着疑问。“你不是才来一周吗?干嘛这么着急回家?”我一时语塞。是啊,回家干嘛呢?粮食交了一个月的。饭票还有一摞呢。学校也没有什么收费事宜需要我们回家拿钱。那我回去干嘛?本来之前好像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貌似还编了个理由,可让边老师这么一问,脑子突然一片空白了。
边老师显然早有经验,知道但凡这时来请假回家,无非是想家的缘故。没等我想出理由,她继续说道:“张红民,你看啊,咱辛辛苦苦经过努力考上三中,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好好学习,再考上个好学校,有个好出路吗?你才来一个礼拜,就着急回家。有必要吗?家里有什么事需要你回去吗?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是希望你能安心在这儿学习吗?……”就在边老师和蔼可亲、不厌其烦的给我讲道理时,我已然泣不成声。边老师不愧是教政治的,说起话来一板一眼,理能服人,情能动人。我一时竟无言以对,唯有一双泪眼相对。沉默是最好的表达。边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番之后,见我只是直杵杵的站在那儿,也不表态,知道是说不通我,便叹了一口气说:“你实在要回去,也行,不过,下周就不能再回去了。”我一边收泪,一边连声说:“嗯嗯,我下周一定不回去了。”
跟老师请好假之后,就是借自行车的问题了。我们几个人都是家长送来的,没有自行车,也不想坐长途车回去。从刘油坊没有直拉到黄土城的车。如果坐车的话,只能坐到杨家坊站,然后下车步行二十来里才能到黄土城。所以,还是骑车回去方便一些。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有自行车,可我一个也不认识。还好,边文山有认识的。他借了两辆自行车。我和大江骑一辆。他和老保骑一辆。我把这几天上午积攒的只吃了一口的玉米面饼子装进一个布袋子里,系到车把上,出发了。
当我们从刘油坊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从刘油坊到黄土城得有六七十里地。那时的我们对于距离并无实际感受。虽说归心似箭,可这箭也是需要力量才能射出去的呀。我们即使轮换着骑,也是感觉到吃力的很。边文山和老保那辆车的车况要好些,骑着还比较顺手且省力。我和大江这辆车就太旧太破了,骑着特别费劲儿不说,那车把还不听使唤。途中,我们路过一个村子,叫大高梁村。我们不用穿村而过,只需要从村子边上的一条路经过即可。那条路有一个非常陡的大坡。当时,我骑车驮着大江,并未意识到那个坡度对车速带来的影响,依然按照之前的速度骑车。不料,那车越走越快。我努力控制车速,可是车闸早已失灵。情急之下,我又伸出右脚去踩前边车轱辘,根本没用,反而差点把脚趾卷到前叉里去。我一进惊慌失措,那车比我还慌,干脆乱晃起来。明明那车把是正着的,前车轱辘却乱扭起来。只听“呯!”的一声,周围的空气瞬间静了下来。我和大江被甩出去老远,那辆车轱辘朝天,兀自转个不停。跟在后面的老保和边文山也摔倒在路边,还好,他们有所准备,没怎么摔着。大江可是摔得不轻,腿上好几处破皮了,直往外渗血。我的膝盖也破了,但并不影响走路。我一瘸一拐的走到大江身边,把他搀扶起来。他一边起,一边埋怨我:“你咋骑的车呢?不会刹车吗?这么大的坡。”我解释道:“大江,你不知道,那车闸根本没用。车把也不好使了,我的双手握把是正的,那轱辘自己就扭偏了。”尽管我解释半天,受到惊吓的大江却不敢再相信我的骑车技术,非要由他来骑。我看他伤得挺厉害的,便一再向他保证,绝对不会再摔了。就这样,重新上车,我们接着出发。
因为担心大江的伤情,再加上心里有些愧疚,剩下的一多半路程都是我驮他。他的体重比我还大,真心累呀!我们越走越累,越走越饿,也就越走越慢。天渐渐黑了下来。走到离家还有二十多里地的一个叫不上名字的村庄时,我实在是蹬不动了,把车靠边儿停了下来。“边文山,老保,停下来歇一会儿吧。哥儿们实在是蹬不动了!”他俩轮着骑,倒是不累。老保饿极了,一个劲儿的嘟囔着:“马上到家呀,快点走吧。一会儿都饿得更没劲儿了。再说,你看这天儿都黑成这样儿了。一路也没个人烟,多吓得慌。”这厮体能和耐受力一直不错,我即使和大江轮着骑也比不过他,更何况还是我一个人一直骑呢。好吧。老保说的在理儿。我利用跟他对话的时机稍稍调整了一下气息,上车继续出发。老保可能是为了带动我吧,骑得更快了。我上气不接下气的紧追不舍,感觉胸口快要热炸了。
这场景,在二十年后的北京奥森公园再次上演。从苏州到北京来看我和老保的边文山,跟着我俩还有另外一个小老乡参加了北京市的一个五公里健身跑活动。边文山只跑了一小段儿就改成走了。我和老保一路飙到底。那个阶段,我一直在健身房锻炼,每天在跑步机上也能跑个五六公里。本来我想着超老保很轻松。没想到,他比我跑得更轻松。我玩了命的追也还是追不上他。后来,我才知道,这厮一直在练长跑。再后来,他跑十公里,二十公里,从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跑到日本去,直到绕着四环跑一天一夜的时候,我就只剩下在朋友圈给他点赞加油的份儿了。
从三中骑行回家那次经历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次超越生理极限的挑战。骑行到离黄土城还有三四里地的大淖村时,我整个人都累麻了。两条腿与大脑的关系就跟那个破车轱辘和车把之间的关系一样,已经不听使唤。剩下的那段距离,我是推着车和大江拖着疲软的双腿走回去的。当我们穿过大淖村子时,道路两侧的人家屋顶的炊烟和屋里飘出来的饭香让我一度产生了幻觉,感觉到家了似的。
当我进屋时,妈妈吃了一惊:“咦!小红,你咋回来了?”我把车把上系着的那袋玉米面饼子往地上一放,说:“妈,赶紧给我做点饭吃,快饿死了。一会儿再跟你说。”
妈妈他们下午吃的是莜面锅饼子,熬土豆大白菜。她赶紧给我放到锅里热了一下,端上炕来给我吃。我敢保证,那绝对是我这辈子吃的最香的一顿锅饼子,比后来在西贝莜面村吃的那些制作精美的各类莜面美食都要好吃。风卷残云一番,肚子吃圆乎了,体能复原,精神状态立马又好了起来。看着我妈心疼的样子,我喝了一口水,如实把回家的原因告诉了她。妈妈也是想我了。左看右看的打量着我看瘦了没有。她担心的问我:“你那一袋子玉米面饼子不吃,那你上午都吃甚了?”我说:“妈,那玉米面饼子实在太难吃了。我只能吃几口,就咽不下去了。你泡软乎了喂猪吧。我主要靠每天下午的馒头。”妈妈寻思我是不能吃苦,自己把玉米面饼子拿出一个出想掰开了尝尝。任她用多大劲儿,那饼子却是纹丝不动。她便直接用牙咬了一小块儿,一嚼,皱了下眉头,硬撑着咽下去了。最后,那袋玉米面饼子到底还是喂猪了。按理说,我妈是从六十年代大饥荒过来的人,对于粮食格外珍惜。如果连她都吃那玉米饼子觉得难以下咽,那就不是我矫情的事儿了。我敢确定,三中食堂的大师傅们一定自己没有尝过那些看上去金黄闪亮的玉米面饼子。那个年代的学生可不像现在的学生们这么享福。家里各种营养不说,**门还要专门给搭配营养餐。
在家里呆了两夜一天,周日上午,我就得返校了。爸爸一大早捣鼓着修理那辆老破自行车,总算弄得差不多了。妈妈把晾得五成干的馒头片满满的塞了一大兜子,给我牢牢的系到车把上。临行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和同学们闹别扭,要注意身体……总之各种叮嘱。进入青春逆反期的我,对于妈妈没完没了的叮嘱已经有了强烈的厌烦情绪。“好了,好了!我都这么大了,还当小孩儿似的。我走了。”说完,扔下还在那里说个没完的妈妈,我就推车出了院门。爸爸送我上街。我得先去找大江他们。没等我去他家,大江就上街来找我了。他告诉我,他不跟我一起骑车返校了,有顺风车去刘油坊。他和老保都搭顺风车走。那就只剩下我的边文山骑车返校了。
我在街上等了半天,也不见边文山的身影。却碰见了他的爸爸。边文山爸爸告诉我,边文山以为我在前边走了,正好有几个其他村子里也在三中上学的高年级学生骑车返校,他也就跟着往刘油坊方向走了,到现在走了已经有半个小时了吧。既然边文山已经走了,那我也赶紧出发追他们去吧。我上车就要走。爸爸却不放心起来。他问:“从黄土城到刘油坊要路过好些个村子,中间还有一片野滩,你能记得路吗?”说实话,在回来的路上遇到岔路口,基本上是我们几个人商量着走。可我想凭自己也应该没问题,同时,也想在爸爸面前表现出自己成熟勇敢的一面,便说:“没事儿,我能找见路。你放心吧。我赶紧走呀,要不一会儿追不上边文山他们了。”说完,我跨上车座,一溜烟儿的往刘油坊方向骑去。
我一个人骑车的速度自然要比驮着大江快很多,可是即使如此,骑出二三十里地时,仍然看不到边文山他们的身影。途中我要穿过一个名叫木头营的村子。木头营村到刘油坊也就只剩下二十多里路了。从那个村子穿出去以后,有个岔路口,我在那儿迷了路。我也不会追踪术,不知道边文山他们到底走的是哪条路。我只能瞎猜,按照我印象中的记忆选择了一条路。谁知道,这条路偏偏是错的。我越走越感觉不对劲儿。正常走的话应该快到刘油坊了,可是为什么走的路越来越陌生了呢?那个让我们摔了一跤的大坡呢?老天爷给铲平了吗?肯定是走错了。好不容易到一个村子边,我碰到一位大叔,便走上去向他问路。他听我说要去刘油坊,叹了一口气:“你这孩子,这里离刘油坊还有三十多里地呢。你走偏了。”随即,他详细的给我描述了一番怎么才能走到刘油坊,一再叮嘱我得快点儿了。当时天色已经开始逐渐暗淡下来了。
在对那位好心的大叔道谢之后,我赶紧按照他指示的方向急行。走到那片野滩时,天色已经全暗了下来。在我眼前,那片滩是一个颜色的,连路都有点儿看不清了。四周安静的很,偶尔有野兔从身边的矮草丛里蹿过,吓得我后背直发紧。
人们常说,疑心生暗鬼。我感觉那黑漆麻乎的滩里似乎到处都潜伏着什么狐仙鬼怪一类的灵异生灵。尽管双腿已经用足了最大的力气,却总觉得自行车好像越走越慢。已经不只是后背发紧了,我的头皮也开始发麻。我在心里暗骂边文山:“好你个边文山,真不是个东西!为什么不等到我再走呢?太操蛋了!”我觉得把心思用在骂边文山上面可以转移一下我的恐惧情绪,便想出了各种骂他的话在心里默默的骂着。到后来,我干脆骂出声了。是的,我得表现的狠一些,省得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以为我好欺负,万一被它们附体了怎么办呢?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恐惧。粮库转角的那几棵树所带来的恐惧比起现在我的处境来说,简直不叫事儿。三杨他妈再厉害,也只是一个鬼而已。这黑乎乎的一大片滩里,鬼才知道有多少鬼呢!
我木然而又拼命的蹬着那两只搁脚的脚镫子。前方依稀能看到一丝光亮了。“千万是村子里的灯光,可别是什么鬼火一类的东西呀!”我默默的祈祷着,脚下益发使劲儿。那光亮越来越近了。嗯,是村子里人家的灯光,不是鬼火。我心下略感踏实。头皮和后背也不那么紧了。快接近村边时,蓦地从前边的一堆柴火垛边蹿出一只黑乎乎的东西,从自行车轱辘边飞也似的过去了。我靠!吓我一大跳!根据那两只闪着绿光的眼睛来看,应该是一只猫。本来已经放松的神经被那只猫一吓,又紧紧的绷了起来。
为了调节一下过度紧张的情绪,我放声高歌起来。村子里的狗被我的声音给惊着了,“汪汪汪”叫个不停。狗的叫声给我带来的安全感。我有一种从鬼怪窝里逃回人间的感觉。也可能是那些紧跟着我的鬼怪生灵被狗叫声给吓跑了吧。之前那种周身漫延的恐惧情绪从走出那个村子之后就消失殆尽了。是的,再有五六里地就到刘油坊了。
进了三中校门之后,已经是晚自习时间。所有教室里的灯光都亮着。我把干粮放回宿舍,赶紧跑到教室上自习去了。我的座位紧挨着窗户。刚坐下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听到有人在敲我身边的窗户玻璃。我扭头一看,窗外竟然是爸爸和二哥的面孔。
原来,边文山他们到了学校之后给他们的家里打了电话各报平安。一直放心不下的爸爸从边文山爸爸那里了解到,我并没有跟他们一起到校,非常着急。于是,爸爸和二哥借了两辆自行车一路赶了过来。从窗户见到我已经安好的坐在教室里上晚自习了。爸爸和二哥一路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出去跟他们说了几句话。爸爸和二哥就又急着赶回去了。是啊,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学校也没有地方住。去外面住旅店,爸爸可不舍得花那冤枉钱。那晚上爸爸和二哥走了之后,害得我又是一夜担心。那会儿联系起来极不方便,不要说手机了,连个电话都没得打。
哎呀,以后可不敢再干这事儿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操场上响亮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才算真正的融入到了三中的正常生活学习氛围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