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九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九节
        6月份的小升初考试结束之后,没多久成绩就出来了。得知自己考上保民县三中的消息后,我兴奋不已,连蹦带跳的跑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爸爸妈妈正在锅灶边烧水做饭。听到我的喜讯之后,爸爸妈妈和我一样高兴。不过接下来,**脸上去泛起了愁色。“上三中得要不少钱呢。”她惆怅的跟蹲在灶坑里的爸爸说。“嗯,在三中上学不像在村里,有口吃喝就行。学费、食宿开支肯定少不了。”听到爸爸**对话,我兴奋喜悦的心情渐渐沉了下来。是啊!家里的经济情况我是知道的。存款是一分没有的。农民靠地里的庄稼生活,靠天吃饭,根本没有什么挣钱的路子。

        自从分开队单干之后,爸爸虽然也有过各种尝试以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但都没什么成效。最早的时候,家里除了种地之外,爸爸想靠着那台东方红老式拖拉机给人们种地收割或打零工挣点钱,但所获收益极少,连家里正常开支都难以维持。一家人辛苦一年到头,不仅分文无存,还要欠大队和乡里不少钱。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的节日。秋收过后,到了交公粮的时候。黄土城乡下属村子里的人们开始赶着骡马驴车满载着粮食络绎不绝的往粮库赶来。有的人家里没有骡马驴一类的大牲口,只好用独轮车推着粮食到粮库交公粮。粮库大院门口两侧立了不少拴马石,其功能类同于我们今天的停车场。赶上交公粮季,粮库大院里容不下那么多的车马。前来交公粮的人们需要根据先来后到,排队进院交粮。那些暂时轮不到的,就把牲口拴在粮库院门外的拴马石上坐等入院。

        那会儿,我虽然年龄小,帮不上爸妈什么忙,可是我能凑热闹呀。爸爸妈妈把需要交的公粮用麻袋或水泥袋装好,放到拖拉机车厢里,“突突突”着车出发。我要么坐在拖拉机车头驾驶座旁边,要么坐在车厢里的麻袋上,兴高采烈的跟着满面愁容的爸妈往隔壁粮库去了。村里其他的农民交公粮基本上都是用手推车送去。因为自家有拖拉机,爸爸也懒得费那个劲儿。

        因为离得近,我们一般到粮库比较早,下面村子里的人们基本上都还没到。轮到我家交粮食了。粮库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把尖利的空心测粮器——我也不知道那玩意儿到底叫什么,姑且叫它测粮器吧——径直朝那麻袋和水泥袋走去。“噗嗤”一声,测粮器深深的扎进了麻袋和水泥袋里。那劲头就跟拼刺刀似的。在工作人员的眼里,那些麻袋和水泥袋里装的仿佛不是粮食,而是日本鬼子。那刺刀,哦,是测粮器抽出来的时候,爸爸**面部表情明显紧张起来,呼吸也似乎停滞了。“老张,你这麦子不怎么干净呀!”那名工作人员把测粮器端平了,往爸爸眼前一放。我路过粮库大院门口时经常见到那人,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粮库工作人员大多不是本地人,都是从外地分配过来的。

        “他刘伯伯——尽管我从未叫过那人伯伯,爸爸可能觉得这样称呼显得近乎——我在家里可拾掇了半天呢。场面上沙石多,实在是不好拾掇。”爸爸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一包烟,从里抻出两支来,递给那人一支,用火柴点上,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支。“下次注意啊!要不是看你本乡地土的,这粮食肯定是不能收的。”那人说着,挥挥手,算是让爸爸过了这一关。

        爸爸和妈妈赶紧往粮库指定的地方卸粮。下一家赶着毛驴车走到跟前。那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农民,一看就是从下面村子里来的。目睹了刚才“刘伯伯”给我家验粮的全过程,老农民看上去愈发紧张。

        “快点儿!快点儿!往前来!没看见后面这么多人排队呢!”“刘伯伯”不耐烦的冲老农民大声嚷嚷着。

        老农民手忙脚乱的扽着毛驴往前紧走几步,凑到“刘伯伯”跟前儿,也学着我爸的样子,小心翼翼的递上一根揉得皱巴巴的旱烟卷儿。

        “刘伯伯”不屑地扫了他一眼,“你留着自个儿抽吧。我不抽你那玩意儿。”话音未落,手里的那把“刺刀”已经深深的刺入了毛驴车上的麻袋里,直到没柄。

        随着那把“刺刀”扎入麻袋,老农民脸上的表情就像是扎到自己心里似的,痛苦而纠结。“刘伯伯”缓缓的把“刺刀”抽了出来,看也没看,直接递到老农民眼前。“你自个儿看看。里头都有甚了?”

        农村用来拾掇粮食的场面都是土地,不像现在有水泥地。既然是土地,不可避免的会在粮食里掺杂一些灰土小石粒儿。更何况农民们一般会主动往里面掺杂进一些非粮食的成分以增加分量。因此,“刘伯伯”压根儿不用看,便可断定那粮食纯度是不够的。

        老农民脸上的褶子更加集中了。他弓着背,凑到“刘伯伯”跟前儿,低声下气的央求道:“领导,你看我一大早就从村里头出来了,连饭也没顾上吃。家里头今年收成不咋样,自个儿家也不够吃了。你是大领导,就照顾照顾我们可怜人哇。”

        “刘伯伯“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是啊!他每天见到这样的可怜人太多了,早已麻木了。哼!可怜,谁不可怜?”拉回咯!别废话!“说完,“刘伯伯”从老农民身后的另一家人招手示意,让他们过来。

        老农民的神情愈加暗淡。他嗫嚅着还想再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然而,他却也是不走,只是把毛驴车往边儿上赶了一下,就在那儿苦哈哈的等着。

        最后,老农民是否交了公粮,我已不得而知了。我一方面觉得庆幸,爸爸妈妈没有像他那么为难,另一方面也觉得他实在可怜。那张布满褶子,一脸愁容的面孔在我脑海里萦绕多时,未能散去。

        交了公粮之后,我家的粮食就紧张多了。哥仨呢!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空老子”。家里剩下的那点儿粮食指定是不够一家人吃一年的。怎么办?掺和着来吧。公粮里边可以掺杂少量沙石。自家吃的粮食里面是不能掺杂那玩意儿的,否则没法吃。那掺和什么呢?麸皮。小麦大部分交了公粮,自家能吃到嘴的白面自然就少。在磨面的时候,爸爸往往要多磨几栏,直到把麸皮都磨成面粉。最后装到面袋里的就是黑麸子面。

        即令如此,粮食还是不够吃的。豆饼、玉米、高梁等粗粮一一上场。是的,那个年代的农民根本不会得什么糖尿病、心脑血管一类的富贵病。粗粮多健康——只是没营养。

        小时候,家里穷得人都不够吃。自然是养不起猪的。买吧?别逗了。哪来的钱?一年到头,家里基本上见不到荤腥。用**话说,早些年,连过年都是素的,更何况平时了。

        尽管妈妈一直唠叨我爸既不勤快,又没本事,但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其实也是挺努力的。看到指望拖拉机至多也就是跟别人家有个交换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源,不能给家里带来什么经济收益,爸爸决定与人合伙承包供销社的磨坊。

        爸爸做磨坊老板有一两年的时间,家里的白面、莜面供应量开始有所增加。因为每天收工之后,爸爸都可以从磨面机里掏腾出一些面来带回家。

        现在回想起来,爸爸也是当过小老板的人呐。不过,他这老板当的比较憋屈,干了两年,楞是分文未攒。生产队和乡里的提留统筹农业税和各种费反倒是越欠越多。不过,总体来说,我们的社会是在前进和发展的。从83年分开队单干到**之间,同全中国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我们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