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千禧年七猜想之五:杨-米尔斯规范场的存在性与质量缺口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九章 千禧年七猜想之五:杨-米尔斯规范场的存在性与质量缺口 (1 / 2)
        这是一个粒子物理学的问题,先来看一下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的介绍。

        杨一米尔斯方程(Yang-Millsequation)是一个重要的微分方程,指杨一米尔斯作用量所确定的欧拉一拉格朗日方程。

        杨氏理论是基于SU(N)组的一种规范理论,或者更普遍地说,是一个紧凑、半简单的李群。

        杨振宁,米尔斯理论旨在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使用这些非阿贝尔李群和统一的核心的电磁和弱力(即U(1)×SU(2))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强力(基于SU(3))。从而形成了我们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理解的基础。

        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大概历史是这样的:关于杨—米尔斯规范场,还必须从电磁场说起。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屑。这是因为在磁铁和铁屑之间存有磁场。光也是电磁场,不过它是波动式的,而上面所说的则是静态式的。

        杨—米尔斯场便是电磁场的推广。它是非线性的,这点跟爱因斯坦的场方程一样,都是非线性偏微方程。杨振宁和米尔斯在1954年的贡献便是引申了规范场而用之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出将强力和弱力统一的想法。

        但最早规范场的概念可追溯于麦克斯韦方程。可是从对称为出发点的看法是由德国数学和理论物理学家外尔提出来。爱氏在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把引力和时空几何联系在一起后,他和许多物理学家都想把电磁场几何化,因而进一步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在一起。

        外尔便是朝此方向研究。他引进了相位变换的概念,产生规范场的存在。从对称观点出发,立足于规范不变,规范场便很自然的出现。

        简单的说,如果在任何时空点,我们容许相位变换是遵循对称性的变换,那这些无数不同时空点的相位变换必须联系在一起,这工作必须有场来执行,这便是所谓的规范场。

        杨振宁在1950年前后对规范不变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很明确地了解规范场在量子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外尔的规范场是电磁场,是基于可对易的U(1)对称群的。

        在当时关于质子和中子的强力作用,海森堡已提出不可对易的SU(2)群为适合的对称群。杨振宁了解到其重要性,花了约四年的时间推广出SU(2)规范场。也就是1954的年时候给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杨—米尔斯方程场方程是非线性的,是线性的麦克斯韦方程的推广。麦克斯韦方程包含了所有的电磁学。从麦克斯韦方程(1860)到杨—米尔斯方程(1954),前后是94年时间。

        杨振宁在规范场论方面有深切的悟解,把局域规范不变性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了不朽的贡献。仅仅过了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又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并且经过吴健雄验证是正确的。因而获得诺贝尔奖。

        不过杨——米尔斯理论并没得诺贝尔奖,这点比较遗憾。因为杨——米尔斯理论与实验是高度吻合的。为什么没有获奖,这个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爱氏也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奖,但相对论也于实验很吻合。这样对比考虑的话,也可以理解杨为何没有因此获奖。不过时代不一样了。爱氏在世的时候,广义相对论的很多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引力波就是其预言的,但最近2年才被证实。

        其实一开始杨——米尔斯理论并没有受到重视。即1954年初,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将量子电动力学的概念推广到非阿贝尔规范群,将原本可交换群的规范理论(应用的量子电动力学)拓展到不可交换群,以解释强相互作用。杨-米尔斯的观点受到了泡利的批评,其原因在于杨-米尔斯理论的量子必须质量为零以维持规范不变性。如果其作用粒子质量为零,则其作用是长程作用力。然而实验上没有观察到长程力的的作用。

        直到1960年,当时由戈德斯通effreyGoldstone、南部Yoibu和乔瓦尼·乔纳-拉希尼欧Giovannijona-sinio等人开始运用对称性破缺的机制,从零质量粒子的理论中去得到带质量的粒子,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