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科举考试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 科举考试 (1 / 2)
        省试的考场之内安安静静。仔细聆听,只能听到监考官员谨慎的脚步声,考生的抓耳挠腮声,以及某些人的唉声叹气之声。

        按照顺序,昨天是试经义,今日试论,明天是最后一场试策。

        何荣看着试论所出的题目,心中喜悦,心想真景元果然名不虚传,也幸亏宋慈给他找来了那几篇“刑疑付轻”的论文,才让他对这一类别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何荣想起了自己和宋慈从建阳县临出发时,刘克庄特意交待过他的话。

        “切记试论时要多看几遍题目再破题!”

        何荣早已把刘克庄的这句话牢记在了心中,于是他又仔仔细细地将试论的题目看了两遍,才拿起笔准备开始勾勒自己的文章,此时他又想起了宋慈叮嘱过他的话。

        “作论,不必侧重于语言之华丽,关键在于意义与明理,意与理胜,则文字必可升华。”

        何荣微笑着点了点头,就好像宋慈此刻就坐在自己的对面一样,此时他的胸中已有丘壑。

        过了没不久,何荣便开始动笔了,此时在礼部省院的考场中,只有何荣、熊公子等少数几个考生已经开始写了,其他的大多数人仍然在抓耳挠腮之中。

        临安礼部省院占地广大,省院考场中的考生们每人一个号舍,互相隔开,以免交头接耳。除了考场,里面还有主考官和监考官员用来暂时居住和休息的场所,以及考生们暂时居住的处所。

        省院的考场是一座三脊房舍,十分雄伟,三脊象征着进士科的三级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考场上面的阁廊中摆着一座人物雕像,此人头上长角,赤发环眼,横眉竖目,长得青面獠牙,而且浑身都是赤红色,正踩在一只大鳌鱼的头上。只见他左手拿着墨斗,右手抓着朱笔,他拿笔的样子就好像随时要戳下来似的。

        这个人便是魁星。据说魁星虽然生得面貌丑陋,但是却才华横溢,拥有满腹经纶,能够出口成章。相传谁要想成为状元,都必须经过他的点拨,故有“任你才学高八斗,朱笔不点也枉然”的说法。

        何荣所参加的进士科考试开设于隋炀帝时,到了唐朝经过进一步的发展,进士科与明经、明法等诸科并列为常科。到了宋代之后,进士科逐渐成为了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类别,宋太祖时确立了殿试制度,对进士科的重视程度得到了空前地提高,宋神宗时又废除了明经诸科,进士科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宋代想要考取进士,先要参加所在州府的发解试。发解试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被称为“秋闱”。宋代的秀才不用事先考取,凡是来参加发解试争取解额的,无论考中与否统统被称为秀才,通过发解试者可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但是宋代的举人只是一个称号而已,地位还没有那么高,并不像后来的一些朝代里面拥有那么多的特权,而且不是一次获得,就能终身拥有的。也就是说,即便你这次通过了发解试,成为了举人,但如果在接下来的省试里你没有考中,那你就得重新开始,等到三年以后重新再去考发解试,再次成为举人,然后才能继续参加省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