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海派文化 (5 / 5)
电影开演了,是描写60年代德国一个不知名的合唱团,几个年轻人,为了扩大知名度,自己给自己包装成很知名的团队,四处演出,最后真的一举成名的故事。
翻译字幕很精准,这也是电影节的福利,否则一般情况下,盗版碟,是没有这种机会看到准确的翻译的。
电影已经开演了近15分钟了,陈达昌眼睛跟着字幕来回转动。正在进入剧情,眼前被一个人影挡住了。
“先生侬好,伐好意思,我是这个座位,侬让让好哇?”原来是陈达昌提前坐了别人的位置,眼前站着座位上的两个人,是一对中年人,借助手机微弱的亮光,向陈达昌展示他们的电影票。
“已经开演这么久了,旁边位置也没人啊,随便坐坐吧。”陈达昌不会说上海话,但是现在已经基本能听懂了。
“伐好意思,这个位置是我们的,我们就坐自己的位置,请你到自己位置坐吧,好吗?谢谢了!”中年人坚持要坐在这里,继续站在他面前。
陈达昌实在有些不理解,也架不住两位站在面前,挡住自己不要紧,后面的观众已经开始嘀咕了,“坐自己位置好伐啦……”
遵守规则的上海人!死板!陈达昌没好气地低声嘟哝了一句,找自己的位置去了。
剧情不错,小丑合唱团的男声合唱,在电影院的音效中完美呈现。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同声部组合而成的动听和声,也这才知道德国人普遍对艺术的审美,在40年代,已经是世界上很超前的了。
电影看完,陈达昌没有立即起身离开,看着前面迟到的中年人起身走了,他才慢慢散场离去。
今天的出租车司机,被规则约束和惩罚。看电影的中年人,对电影票座位号的坚持,这是尊重规则的一种价值观,根植于心。陈达昌边走边想,靠在田林东路的过街河道桥上,他停下来,点燃一根自贡带回来的娇子香烟。静静地思考。
正是这种海派文化和精神,让上海成为了全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啊!就是人人尊重规则,人人被规则约束,才有了今天的上海地位。虽然得益于旧上海的洋文化,买办文化,造就了旧上海人对于规则的理解和尊重,但更加受益于中国把上海定位成世界的上海,真正的开放和海纳百川。
一段出租车旅程,一张对号入座的电影票,都在教育着初来乍到的陈达昌,这个大巴山出来的数学脑袋,规则的重要性,运作规则重要性,理解规则的价值。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