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章:八刀蝉与玉猪龙 (2 / 3)
陈松看了下蝉头,心中了然。
先不说工艺,单造型来说,这蝉形薄而大,就不是战国时期的,属于西汉,而西汉早期玉蝉外形呈平头形状,中晚期为圆头形,晚期的玉蝉眼珠也多跳出廓外。
这件玉蝉为圆头,眼珠并未跳出廓外,属于典型的汉代中期器物,也只有汉代中期才能将这种简约做到巅峰,至于东汉以后,因殉职制度改革,是不会再有此魅力风格的玉器,哪怕后世有人仿制,也空有其形,毫无神韵可言。
第二件是一个和玉蝉差不多大小的玉带钩。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以钩连腰带的,由钩首、钩颈、钩体、钩面、钩尾、钩柱和钩纽等组成,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流行于各地,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多采用包金、贴金、错金银、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斑驳陆离,多姿多彩,用途和今天的皮带扣差不多。
在时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曾几何时,满大街晃眼的“爱马仕”和“LV”腰带标志一度火爆,如今的奢侈品你有钱就能买,可古代的富贵和时尚可不仅仅是有钱那么简单,这体现身份和品位的带钩便成了古人腰间的潮流。
带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成熟于春秋时期,据古文献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完成霸业。
流行战国至秦汉时期,往后带钩的使用由于服饰变化渐渐减少,一直到宋代由于复古风潮的传播使带钩又流行起来,元代时,玉带钩被蒙古人用于腰带上,遂再度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形制主要源于战国两汉的玉带钩造型,并随着工艺能力的加强,玉带钩的加工更佳精致且出现了各种异形的风格。
这件玉带钩造型精美,纹饰古朴,雕双头瑞兽,共用一体,前端圆鼓,雕一兽首,圆目宽额,浓眉横,细鼻梁微凸,大兽嘴,兽身鼓起,通体饰浅浮雕勾云纹,尾端弯曲上卷,雕近一龙首,前吻突出,鼻尖上翘,细嘴,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小圆耳,带钩背面为一菌状圆形扣钉。
从纹饰和样式看,这种以龙为钩首,整体曲线优美,棱角分明,以高浮雕勾云纹为饰,钩身素面较多的造型为西汉早中期所有,从钩身褐黑色的沁色同样可以确定其年代。
令陈松感兴趣的是,这件玉带钩采用的不是白玉,属于非常少见的黄玉。
在两汉时期,玉带钩为帝王、贵族所专用,无一不是材质精良,工艺精巧之物,但亦有等级之分,除了工艺外,更重要的就是玉色的区别。
在古代,黄玉为皇室专用的玉石,地位崇高,是真正的玉中贵族,明代高濂在中说: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令人贱黄而贵白,是见少也……
由此可见,明代士大夫玩玉,赏玉,皆是以黄玉为贵,到了清代,黄色变成皇家独尊,皇家对于黄玉的推崇将黄玉的地位推向了一个巅峰阶段。
历中上使用黄玉较多的年代大体有两个,一个是战国至汉代,一个是明清,而战国至汉代是黄玉比较集中使用的一个时期,倒也侧面再一次佐证了这件玉带钩的年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