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隔阂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隔阂 (1 / 2)
        ()十五年前清军南下时,明朝的衣冠介胄叛降如云,大片的guo土不ZHAN而降。

        当时年龄未满三十、整rì在家中读书的年轻举子张煌言,凭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不bi生死地游说那些已经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员反正;两年以后,手握重兵的闽粤文武先后向清廷屈膝,郑成功这个刚过二十的监生带着同学、仆人共九十人举起义旗,给那些和他父亲一起投降的闽粤官吏逐个写信,劝说他们去辫留发。

        张煌言起兵之chu,除了满腹的圣人学问和一颗报guo之心更无别物,对军事更是一窍不通。十余年过去了,昔rì的张举人已是能骑善shè,shu知水师、陆ZHAN的旗号,chu理起政事、军屯、帐务也都是游刃有余。

        最chu人不满百的郑监生,chu掌军权时对军事也是相当糊涂,为了鼓励部下士兵敢于和敌人的骑兵对ZHAN,郑成功曾经异想天开地宣布“割马耳如首级功”,导致部下yu马便杀。直到数年后一匹ZHAN马也没有缴获到,郑成功才恍然大悟。在闽粤经历了连续的血ZHAN,奉檄反正既往不咎,顽固不化持剑往讨,郑成功也把军队从最chu的九十人发展到十万之众。

        在对于满清的策略上,张煌言和郑成功总是协同合作。

        几年前东南明军因为财政困难与清廷展开招安谈判时,张煌言和郑成功合伙唱双簧,郑成功充当红脸,向清廷表示他真心愿意投降,只是张煌言还差一点没能说服;而张煌言面对清廷的劝降时,则表示他不投降,也不打算谈判,但不反对郑成功代表他谈。在谈判的同时,郑成功积极派人jin ru清军领地征粮、征兵,张煌言则努力联络南京周围的缙绅,派遣兵丁在沿海地区侦察虚实。在清廷终于发起招安企图,下令jin止张煌言和郑成功在清军领地里收税后,两个人马上就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这场攻势的高cháo就是去年的南京之役。

        十年前的张举人和郑监生,如今都已经是明廷的东南柱石,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今天,两人十年来的关系和交qing遭yu到了空前的危机。

        “监guo陛下可安好?”步入郑成功的书房后,张煌言开门见山地问道。因为感觉舟山不安全,张煌言之前把鲁王送来厦门,而郑成功保证会以亲王之礼尊崇鲁王,并且不干涉鲁王的人身zìyóu;作为交换条件,张煌言和浙派明军不再尝试拥立鲁王为监guo。

        直到不久前,这份协议一直被双方执行得很好。

        听到张煌言的话后,郑成功在心里叹了口气:“张尚书这是给我面子啊,他没有在人前提起监guo这两个字,只是私下和我一个人说,这是希望我能和他各退一步啊。”

        虽然明白张煌言的用意,但郑成功却没有退让的打算,他大声反问道:“不知张尚书所言‘监guo陛下’指何人?”

        张煌言瞪着郑成功看了一会儿,冷冷地说道:“这是圣上的旨意,圣上诏令煌煌,命鲁王千岁为监guo。”

        永历从缅甸辗转发给郑成功和张煌言二人圣旨,授予鲁王监guo之位。接到这封圣旨后,郑成功二话不说就把鲁王送去澎湖的军屯严加看管起来。他怕鲁王身边的浙兵会帮助鲁王潜逃,在把鲁王送去戒备森严的澎湖的同时,还把张煌言的属下尽数留下,告诉他们可以留在厦门,也可以返回舟山,但就是别想一起去澎湖。

        张煌言接到圣旨要晚一些,等他急忙派人来厦门和郑成功洽谈拥立鲁王二次监guo的事宜时,却接到了厦门来人的报告,说郑成功违背之前的协议,把鲁王软jin到澎湖的军营里去了。

        “我没有违背与延平的协议,这次监guo之事也不是我们浙军提出的,乃是当今圣上的圣旨。”张煌言越说口气越是严厉,脸上满是怒意:“现在千岁到底身在何chu?延平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