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藩王举义靖难烽烟起 (3 / 3)
次日,他便认真地写就了措辞恳切的求情信,拿给燕王过目,燕王看了自然满意,朝他揖谢道:“果真是我的好兄弟,陛下念及血脉亲情,应会对我网开一面。”
此后,宁王便放松了对燕王的戒备,甚至同意他留在城外的近侍入府伺候,殊不知,这批近侍中,竟混入了乃儿不花与纳哈出这两个早年的蒙古降将。这二人身负密令,寻机偷偷会见了宁王麾下一支蒙古劲旅——朵颜三卫,二人以同宗同源的身份相拉拢,并以重金贿赂,成功将其收买。
一切暗箱操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待到万事俱备,燕王不动声色地来向十七弟辞行。宁王总觉没为兄长过实质性的帮助,心中多少有些愧疚,他定要亲自送四哥出城。然而这一送,却是将自己,连同他引以为傲的朵颜三卫一齐交付给了那城府深沉的四哥。
城廓外,燕军从四面八方合拢,武力控制住局势。宁王这才觉察到危机,他四顾茫然,身边的四哥却是以一种胜券在握的眼光凝视着他,他恍然明白,却已非自由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朵颜三卫逶迤出城,并入燕王的队伍,自己也懵懵懂懂地被四哥推上了靖难之路。
燕军兵力大增,势如破竹,朝廷因老将耿炳文节节战败,临时换帅,启用黄子澄举荐的曹国公李景隆接任主帅,与燕军作战。燕王闻得朝廷易帅的消息,出乎意料地听到了李元帅的大名,几欲笑出声来。他太了解李景隆其人,在京的少年时期,二人也曾作为玩伴,一同角射竞马,较武论文,景隆皆落在下乘,以他平庸的资质,如何堪得统帅大任,来与自己的燕军对阵?
身兼军师之任的道衍深谙其中内情,对燕王合掌相贺,道:“朝廷做了这番任命,便是连上天都在眷顾殿下了。”
燕王点头笑道:“但愿靖难能够顺利达成,好让本王早日将齐、黄一干乱世之臣绳之以法。”
道衍转向军帐正中高悬的舆图,推测道:“现下李景隆屯兵德州日久,却一直按兵不动,实则是在觊觎观望,他知晓殿下北平府,恐怕这几日便会对北平有所动作,殿下可下令全军开拔,将李景隆所部内外夹击,一举制胜。”
燕王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舆图标示在德州的位置,道:“李景隆最大弱点便是疑心太重,他驻扎德州,未敢即刻进逼北平,便是在谋算我燕军在大宁的动态,如今本王如愿得了朵颜三卫,定叫这踌躇不前的鼠辈长长记性!”
李景隆大军压境的那一刻,北平府俨然成了一座单兵孤城。南军先以火炮轰击,趁城上乱箭暂歇时,大批兵勇藏身于战车,挡箭牌后,强推至城墙下,接着或架起云梯,或挖掘地道攻坚,无所不用其极。
九门相继燃起战火,守城兵将全力御敌,矢石箭雨齐下。妙弋披甲亲临城楼压阵,将士们见王妃尚且不顾安危,个个无所畏惧,奋勇抗击,压制住南军一波紧似一波的攻击。直到夜幕低垂之时,双方才暂时休兵。
灯火通明的议事厅上,世子高炽忽来向母妃禀报,三弟高燧已秘密率领敢死队缒下城墙,趁夜袭扰南军营地去了。厅内众将大惊,纷纷请命带人出城援救义阳郡王。王妃稳住众人,传来高燧近侍问话,才知他早有谋划,亲自选募操练勇士,只待杀南军一个措手不及。
身为王妃,妙弋确为义阳郡王的孤勇忠义赞赏有加,可作为母亲,她为儿子此行的安危深深担忧着。二子高煦随父王深入大宁府,不得音信,小儿子高燧又夜探敌营,未知生死。唯有高炽陪伴身旁,同她一道登上城楼,等候燧儿与壮士们得手返还。
城外南军各营突遭偷袭,几乎在同一时辰,营内竟多处失火,哨卡未明来犯者众寡,急忙击鼓鸣锣示警。疲累不堪,早已睡去的南军兵将们从梦中惊醒,手忙脚乱地灭火巡营,直折腾到后半夜,而劫营的北军兵勇早利落地全身而退,入城中领受王妃嘉赏去了。
南军吃了这一亏,为防再遇劫袭,不得不远离北平城楼,退军数十里重新安营扎寨。李景隆一夜未得安眠,又深惧燕王从大宁突然领兵杀回,只求速战速决拿下北平城。他与部将商议,命都督瞿能父子领兵专攻九门之一的张掖门,以期撕开一个缺口。
那瞿将军父子倒也勇猛善战,带领千余人顶住城上如飞矢石,杀到城下。偏这一日张掖门守军薄弱,城中支援不及,竟叫南军顺着搭起的云梯登上了城楼。这支父子兵见胜利在望,越战越勇,击退城门守卫,从内打开了张掖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