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擐甲披袍妙弋戍北平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擐甲披袍妙弋戍北平 (1 / 3)
        南军吃了这一亏,为防再遇劫袭,只得远离城门,退军数十里重新安营扎寨。李景隆一夜未得安眠,又疑惧燕王从大宁突然领兵杀回,只求能够速战速决拿下北平城。他与部将商议,命都督瞿能父子领兵专攻九门之一的张掖门,以期撕开一个缺口。

        那瞿将军父子倒也勇猛善战,带领千余人冒着如雨矢石,逼近城下。偏这一日张掖门守军薄弱,城中支援不及,竟叫南军顺着搭起的云梯登上了城楼。这支父子兵见胜利在望,越战越勇,击溃城上守卫,从内打开了张掖门。

        李景隆只知北平固若金汤,不想竟真的被瞿能父子攻破一门,身为主帅的他不觉欣喜,反倒暗自盘算起来,这攻下张掖门的首功怎么也得是他李元帅,若不然怎得向陛下邀功请赏?他开始琢磨起如何从瞿能父子手中夺回攻陷城门的首功。正苦思冥想着,忽有小校赶来帅帐,夸张至极地道:“元帅,有一彪人马不知从何而来,斜刺里直杀向张掖门,有将军识得为首军官,说是郑国公常茂。”

        “常茂?”李景隆匪夷所思地道,“他早被太祖高皇帝削爵罢官,潜逃在外,怎得会突然出现在北平......”他正要传令发兵拦击,转念一想,何不借此契机,紧急召回瞿能父子。主意已定,他火速遣人连续飞传三道撤兵令牌,硬是将来之不易的战果生生葬送。

        瞿能百思不解,却不敢违抗帅令,收兵回营时与赶来的常茂部厮杀一阵,领着残兵奔回军营。他垂头丧气行入帅帐,激愤地对李景隆道:“元帅,纵是有郑国公从后掩杀,卑职也不惧他,更何况他区区几百人马,并不难对付。”

        李景隆打着哈哈道:“瞿将军怎可犯兵家大忌,你只有千余孤军,即便赚进城门,也难以往城中挺进,又有那久经战阵的常茂从后截杀,待他与城内燕军形成前后夹击,首尾呼应之势,瞿将军恐怕插翅难回啊,本帅如何舍得损失将军这员虎将?”

        瞿能悲叹道:“可是,天赐的良机,就这么白白丢弃了,卑职不甘心哪!”

        李景隆冷然道:“北平城已危如累卵,明日本帅调集大队人马,一举攻入,未为迟也。想必瞿将军已力倦神疲,还是早些回营休整吧。”

        瞿能哪敢指责主帅调度不力,憋着一肚子气退出帅帐,见着候立帐外,盔甲染血的儿子,他不无痛心地道:“战机转瞬即逝,爹有生之年怕再也见不到北平光复之日了!”

        却说常茂率部驱逐了瞿能,回马入城与王妃相见,因他的及时救应,挽回危局,扭转了南军攻破张掖门的颓势,妙弋感激不已,恩谢的话才说出口,他却豪气地道:“何必言谢,当年舅父案发,我亦受牵连,若非你助我从运河水路走脱,我只怕要在京城的天牢里度过余生。方才对付那帮杂鱼,算作还你的人情好了。自听闻燕王举义,我一直北平战事,李景隆还未驻兵德州时,我便已在领兵驰援的路上了。”

        妙弋点头而笑,又问起别后经历,方知他沿运河辗转,后来漂泊到了西南,为躲避官兵追捕,躲入氐人聚居的山寨,学习氐族语言,适应他们的习惯,为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还迎娶了部落首领的女儿灵珠为妻。常茂苦笑道:“当初之所以决定并入氐夷,还是因为灵珠的关系,若无她的引荐,部族不会允许我这个外族人轻易踏入。本想就那么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可氐人终究是冥顽不化的蛮夷之辈……我便动了一走了之的念头。那时恰逢陛下驾崩,天下举哀,再无人有闲功夫理会我,我趁机脱离氐夷,另立山头。为巩固势力,又招兵买马,习练勇丁,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山大王。”

        他说的轻描淡写,可细品其中每桩遭遇,想来都充满了未知的辛酸。妙弋道:“好在你已娶亲,纵有再多的是非纠葛也总算还有个知心的人可以相互依傍取暖。待北平解了围,你把夫人接来,再不要做什么山大王了,就留在北平军中,可好?”

        常茂顿了一下,似有些犹疑,随即又道:“你既开口留我,我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倒也不必接什么夫人了,我反出氐夷时,她便与我划清界线,再无瓜葛。”

        世事无常,或许这就是与朝廷对峙的代价,妙弋由此代入己身,更兼连日来累积的压力,她原本还想安慰常茂几句,心头却突然袭来一阵悲愁,默默遏抑着情绪,良久才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常茂只恨不能靠近给她以温暖,现今北平危局未解,他决定竭尽所能帮她抵御南军,固守城垣。北平还未入冬,已令人感受到彻骨寒凉,冷风吹在面上如冰刀削刻般凌厉刺痛,常茂不肯留在妙弋为他安排的暖阁里休养歇宿,坚持陪着她巡视九门,增调守军,加固工事。

        前番数次激战而受伤的士兵少数,伤员的持续增加,军器的消耗,令各门守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妙弋看在眼里,想方设法将城中能够上阵的有生力量重新编制,统一调配。

        曾得王妃大力救济过的伤兵村,在危难之时也自发组织起来,村户中但凡有能力重拾兵器的,皆义无反顾地走向阵前。更有许多早年跟随徐元帅打过天下的老将们,也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坚定地站在王妃身后,成为抵御南军至关的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