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三章、晋级中职(11) (2 / 3)
“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可称为‘情绪智商量表’的纸笔测试,也许永远也不会有。”
反映丹尼尔·戈尔曼自己意识到情商是个模糊的概念,要了解它的本质是困难的,人们在这方面也难于达成一致。
如果情商概念本身不精确,它对事业、学业等的预测性肯定不高。
情绪智商的理论的基石并不扎实从表面看,情商概念好象理论与实际依据都非常充分,但实则不然。
核心超情绪。
自70年代中期弗来维尔(Fver)提出超认知概念后,人们逐步重视智能活动中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及自我意识的研究,以求揭示影响认知效率的高级控制因素的作用。
这一概念,迅速在心理学的众多方面得到反映。
超感觉、超记忆等先后出现。戈尔曼则把超认知的思想引入情绪表面看,“超”概念的引入,似乎朝解决一些心理学,包括智力问题方向迈进了一步。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看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使问题埋得更深。
如果“超”计划、调节、控制是智力、情绪智商的核心,那么又是谁在计划、调节、控制它们呢?
心理学无法解决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和循环论证。情商概念也不例外。
实证内容少。
号称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并没有象它期望的那样取得骄人的成绩。
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反对行为主义,重视在人际关系下人的潜能的发挥、重视人的目的、意向的作用、强调自我理解、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为理解人的主观行为提供了途径和经验方法,有其积极的作用。
它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较灵活、开放的理论框架。
然而,我们在看到它的优点时,不能不注意到它的不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更多谈的是一种人们普遍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科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