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高手来访(5)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九章、高手来访(5) (3 / 3)
        有趣的是,几年后中国兴起了对考大学这件事的质疑——为什么要考大学?

        这个本来不出问题的问题,起因在于,过去我国高等教育很薄弱,大学生非常稀缺;凡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是归国家统一包分配工作的。

        而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至今二十余年,我国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而今,国家决定,不再统一包分配!也就是说,大学生毕业后,又要自行就业!

        过去包分配的年代,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们,在家长的参谋之下,左挑右捡,很多人对分配的单位诸多嫌弃,千方百计地总想挑待遇最好、离家又很近的“好单位”。

        取消包分配这个举措,并不是突然决定,也不是几年之间决定的,而是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既定的改革目标,与它配套的另一项改革是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学费。

        不包分配正式施行是从1996年开始,在1998年后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要求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以下文件反映了改开之后,高校的发展历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

        (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颁发逐步恢复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体制,这一时期主要是“要回来”,把属于省级的管理权限从国家要回来,是中央与省级两级高教主管部门之间关系的调整)

        ↓时↓↓光↓↓飞↓↓逝↓

        《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

        (载于1979年12月6日《**》)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上海交通大学党高官邓旭初联名发布,《**》还为此加了编者按语,提出:学校应不应该有点自主权,该有哪些自主权,教育体制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重点的改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