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决一雌雄(12)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决一雌雄(12) (2 / 4)
        《大学》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格物”要求“即物穷理”,在具体行为中增长见识;“致知”是在实际行动中探明本心,求得真知;“诚意”是在推致事物之理的基础上诚实意念;“正心”是去除各种“未安”的情绪,保持心灵的宁静。

        修“身”落脚于修“心”,由此提高品德修养,整齐家族家庭,实行仁政德治,最终求得天下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

        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练与总结。

        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

        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历史上,不少人把《大学》看成中国的“圣经”,显示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教人“成人”,具备人的社会性内涵;更教人成为“君子”,成为社会管理人才。

        “君子”一词本义是为政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引申义则是道德上的高尚。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既然责任大,就该要求高;既然是尊贵的人,就应是高尚的人。

        “大学之道”强调人的全面成长,培养“大人”“君子”。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严重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