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聋人神医皇甫谧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晋聋人神医皇甫谧 (3 / 3)
        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含河南渑池县)。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爱他。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人们笑他是傻子。到了十七岁,人高马大,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dang,象脱缰的马,叔母对皇甫谧如此调皮捣蛋非常气愤,恨铁不成钢,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一天,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要教训他。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谁知叔母更加气愤,接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liu着泪说:“你快二十岁了,还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顺父母,就得‘修身笃学’”。他很受感动,噙着泪花发誓要悔过自新,改弦更张,矢志苦学。从此以后,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下定决心要编著一部针灸学专书。

        针灸方面

        对于针灸方面的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我guo医家已进行了系统总结。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和马王推汉墓中,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ZHANguo时代的《黄帝nei经》也有许多论述针灸的nei容。东汉chu期针灸名医涪翁还有《针经》的专述。但是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nei容的医书,“其父深奥”,“文多重复,错互非一”。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于参考书奇缺,这给皇甫谧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用百折不挠的jing神,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经穷搜博采,获得了大量的资料。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jing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及影响

        《针灸甲乙经》,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nei容bao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六百五十四个(bao括单穴四十八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jin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这是我guo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唐代医家王焘评它“是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此书问世后,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也都没有超出它的范围。直至现在,我guo的针灸疗法,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而在原则上均本于它。一千六百多年来,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chuang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

        此书也传到guo外,受到各guo,特别是日本和朝鲜的重视。公元七O一年,在日本法令《大宝律令中明确规定用《针灸甲乙经》列为必读的参考书之一。足见,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影响之深远。

        甘、宁两省区的皇甫谧出生地之争

        皇甫谧祖籍的争议,其实最早起于上世纪80年代chu期,其依据均是《晋书·皇甫谧传》中的记载:“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争议到后来,固原说、彭阳说、华亭说、镇原说、庄浪说、平凉说、河南说、山东说的争论大多销声匿迹,但有关专家学者仍认为皇甫谧祖籍还存在甘肃灵台说、平凉西北说、宁夏固原东南说三种说法。甚至有人认为灵台县“皇甫谧墓”nei到底葬的何人,也不得而知。那么,皇甫谧的祖籍究竟在那里?为什么宁夏要“抢夺”甘肃皇甫谧历史人文资源?

        甘肃观点来源:灵台县政府网站

        历史的悬案

        《晋书·皇甫谧》传曾对皇甫谧籍地有明确的记载:“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

        据考,晋书是唐朝史馆官修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房玄龄,诸逐liang、许敬宗三人监修,李淳风等二十多人主修。以原有十八家晋史为基础,以藏荣绪《晋史》为基本,参考诸家晋史、杂记,加以剪载,到贞观20年即公元646年全书造成,时经两年。《晋书》虽占有丰富的史料,但由于编写本书的史官没有认真的选择,慎重的考核与充分的采用,并将《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幽明录》的一些荒诞之谈,收入其中,以致造成其取舍失当,nei容不够充分。而由于安史之乱,诸家晋史完全失传,唯有唐编《晋书》du存,诸多史料无以辩异、证同、纠缪和补遗,留下了许多历史疑问。如记皇甫谧是安定朝那县人,没有记下朝那县当时的确切位置,又基本照搬了《汉书·郡guo志》朝那县的地貌特征,为后世留下了东西朝那之争,本身留下了历史疑团。

        同时,历史上的朝那县,作为安定郡的一个属县,从西汉元鼎三年chu置一直延续至汉晋以后。但其间县址由于ZHAN争,行政区划,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游移不定,先后从chu置时的今固原彭阳迁移至陕西、甘肃等地,在西北地区好多地方留下了关于朝那县的历史踪迹,又留下了很多疑问。为史学研究,特别是地方史研究留下了不少困难,其本身因素造成了今天你争我抢的混乱局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