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粉皮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粉皮 (2 / 4)
        薯芋粉制作的叫薯皮、芋皮,蕨根制作的就是蕨根皮。

        将这些“皮”切细成条状晾晒而成的便是“干”。

        蒸好的成品晾晒起来,可以晒得干透,保存个半年不成问题。

        只不过,目前的工艺原始,大部分原材料都从野山采获,这类食物的产量很小,几乎就是做一次吃两顿完事,存点下来也吃不出半年去。

        像奎婶,挖得恁多韧劲十足的蕨根,要舂捣起来就更费劲了,做蕨根皮也没有做芋皮来得快。

        看着锅子里水汽蒸腾的竹箩,柳奕忽然意识到,难怪豆腐皮要叫豆腐皮,还有米皮与凉皮……

        淀粉类的干制食物原来如此“源远流长”,后面再改进了做法的各种粉干粉条,它们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

        只是材料不同了,制作手法进一步发展了而已。

        照她说,应用淀粉制作这类食物的方式才叫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野生野长的植物,到后来任何传播而至含有淀粉的食物,都可以被加工成各种粉、干、面、线……这叫真正的牛掰。

        柳奕瞬间又从这些想到了肥肠粉、炒牛河、酸辣粉、米线……

        苏——只能咽口水了。

        旁的不说,如今还没有现成的米粉,也磨不上面,要用舂窝擂钵把它们舂成足够细的粉,那得费大劲了,农人们一时半会儿可没法制做。

        米粉还能直接上锅,面皮又得多些程序才能达到恁顺滑弹韧的口感——搓洗出面筋而单纯留下淀粉这思路,怕是还得要多经历些岁月才会有聪明的小可爱琢磨出来。

        等等!

        之前怎地天热也没想着做点凉面来吃呢,再冷下去,想吃可都不应景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