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粉皮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1章 粉皮 (1 / 4)
        薯芋是一种本地野生的根块类植物,有些像芋头,但又不是一般常见的毛芋头。

        其实苕和薯,芋和蓣都是傻傻分不清楚的称谓,它们都可以指称山野中的任何淀粉根茎——就像很多人分辨不清自己到底吃的是块根还是块茎一样。

        本土的乡民便在这些称谓前头加个“山”字,要么加个“野”字,要么两两搭配,颠来倒去,就可以命名各式各样不同的植物。

        比如本地人说“野薯”,有时候指一种有毒的根茎,有时候又是指个头长不甚大而可食的野生圆山药。

        “山芋”,它可能是指能够食用的野生芋头;也可能指一种不能食用但可作染料的植物,这种植物有时候又被叫做薯蓣。

        而薯蓣有时也可以指称山苕,即是常见的山药。

        但薯芋又是另一种可以食用的本土芋头,只不过完全不是农家也偶有栽种的毛山芋……

        其实山里的人不识字,像芋和蓣在口语中通通都发音为“玉”的植物,农人们交谈时仅仅用一点音调的变化来区分,偶尔又把某字念作“吁”。

        就是这么任性混乱。

        只能说,大约,这大靖朝的先人们将块状根茎类的植物作为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传播甚久又十分广泛,加上物产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才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变化和不同的理解。

        反正“假本地人”的柳奕是听着有点懵的。

        总之,她家从林子里采回的“薯芋”在本地也不太直接食用,而是清洗削皮之后用来制作一种只有在秋季才能享用到的粉皮类食物。

        恁土豆大小的芋头在研钵里研磨得稀碎粉烂之后,加入大量的水搅拌,让它慢慢洗出淀粉来,再用细眼筛的竹箩过滤几遍……

        最后将淀粉液均匀铺开在没眼的小竹箩上,扔进锅里蒸熟。

        今日蒸制粉皮的应该不止她们一家,因为奎婶昨日亦采了许多蕨根,做蕨根粉也是这般操作。

        现时叫这类用植物淀粉蒸制出来,口感略劲道又有点嚼头,可以晒干保存的食物都叫“X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