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外调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三章外调 (1 / 2)
        潘天寿的死让家安心里十分难受,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只藏在家里借酒浇愁。家安是不喜欢那种动不动就杀人的风气的。潘天寿是会道门头子不假,跟着**干过也不假。但最终他还是交出武装投诚了的。

        后来家安忽然想起来,民国时代潘天寿曾经参与过镇压革命暴动。手上有人命血债。枪毙他并非完全无道理。历史造成的原因,谁都没法说。说到底,家安现在就是个基层村干部而已。

        五十年代,王家安在王家凹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他兢兢业业带领群众走集体化道路。当时的神州大地人们心气高,斗志扬,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而此后的一些政治运动,家安不理解,就变得不再热心了。随着战争的硝烟远去,家安更加低调起来。以至于年轻一代都不知晓他以前的战功。家安喜欢这种泯然众人的感觉,他本就是个老百姓。现在当回老百姓,有什么不好吗?当了支书,家安反而开始下地劳动。只要是一只手能胜任的活计,他就干。干多少不说,关键是带头示范。别人见了不好意思偷懒。

        还有件事,王家人绝口不提王家平。实在有人问起,就说已经死在抗战当中了。这是家安教的,这总比说死于淮海战役好听。‘**’这三个字,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避之不及。

        有一天,王家安在大队办公室里看新到的报纸。忽然在头版消息里看到了方次长的名字。那是一次招待会的出席名单。家安忽然想起了这个人就是哥哥的岳父。他居然背离蒋匪回来参加新中国建设了。

        捧着报纸,王家安呆坐半晌。虽然不报多少希望,他还是想写一封信给方次长,问一下哥哥的情况。人真没了也了了心事。

        回到家在煤油灯下把信写好后,王家安却犹豫起来。当时真处于反右高峰时刻,家安认为时机不好,想来想去就没把信寄出去。他并不是个先知先觉的人,但不代表这位支部书记没有头脑。报纸让他学会了小心翼翼。

        文革初期方次长死了,但不是想当然地死于运动。而是死于日渐严重的癌症折磨。文革之后,**拨乱反正,对好多被迫害过了人恢复名誉。唯独没有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国军将领。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受到过迫害。

        文革开始后王家安也被夺权。参加了红卫兵的女儿春妮,带头造了父亲的反。王家安很配合,苦笑着把大队的印把子交出去了。

        春妮虽然造了父亲的反,不过把他当成了所谓保守派。对日新月异的革命运动毫不热心,消极对待。这样的人只要靠边站就行了。

        整个十年动乱期间,王家安唯一的一次遇险是老上级姜海山的被打倒。

        解放后姜海山被授予少将军衔,六十年代初任某省军区司令员。而他所在的那个省正是大西南闹派性最激烈的地方。最终姜海就被莫名其妙地打倒了,说他是大叛徒张国焘的黑干将、狗腿子。姜海山和尹东霞被扫地出门,关进了牛棚隔离审查。当地掌权的文革派派人四处外调,试图搜集姜海山的‘**罪行’材料。要将其置于死地。

        村里的高音喇叭喊叫王家安名字的时候,家安正在家里喝酒听样板戏。他有退伍伤残军人抚恤金,平时买点酒喝还是办得到的。这时候王家凹村已经成立革委会,全面夺了原村支部和大队的权。别看是农村最基层,这道手续依然不能免。王家安被撤职后靠边站,平时就在家里很少出门。双耳不闻窗外事,就和一台旧收音机为伴。

        “王家安,王家安!听到通知赶快到村革委会来!有紧急外调任务,有紧急外调任务!限你十分钟到达!限你十分钟到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