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静水流深,政途艰险 (3 / 3)
屈原所走这条从西陵峡至郢都的水路,一直是军事要道与民间运输通道,千百年来,见证了多少战争风云与沧桑历史,多少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诗篇。
同六年前楚怀王继位之初逆流而上去巫山春猎的宏大场面相比,屈原这次顺江而下却显得寂寞寒酸,虽然他手中攥着可以直接通往王城的国君手书,但依然显得那般孤独,那般寂寞,唯有胸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与他相伴。他雇了一叶小舟,孤独地漂行在宽阔的江面上,偶尔有货船及官船从一旁经过,没有任何人认识这位从乐平里走出来的山野青年。
江上无风无云,皓月从山坳间升起,小船每转过一个弯道,又是一片朦胧的月下夜景,宛如夜梦,屈原立在船头,静静欣赏着江面上的夜色。这片看似平静的江面,实则却是九曲回肠,暗流涌动,谱写着多少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然而此时的屈原,正在幻想着到达郢都的所有美好可能,无暇思考这貌似平静的水面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礁与漩涡。
从西陵峡至郢都,轻舟泛水,顺流而下,只需两
日一夜。隔日傍晚,屈原便到达了他翘首以盼的郢都。
临近郢都,江面突然变得辽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远远望见郢都王城,像巫山十二峰那般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地矗立在江岸上。屈原被眼前这场面震惊了,心中涌起千层波澜。“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郢都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地之交界处,西通险要之三峡,控制江水上游出口;东有云梦之绕,连富饶之江汉平原,遥接盛产铜铁之矿山;北上渡汉水,出方城,可蚕食诸夏;南下过洞庭,至苍梧,可鲸吞百越,其地势“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楚武王三**从丹阳迁徙至此,遵礼制、顺天时、因地势,破天荒地建立了这座雄伟都城,不仅奠定了郢都数百年历史,也为楚国的发展、强大打下了坚实之基础。
屈原站在船头眺望,满怀景仰之情赞叹道:“天下之势尽在楚矣!”
郢都城垣东西长约十里,南北长约七里,城内大部分为平原,有三段河流穿城垣出入城内:朱河自北向南流,在北垣中部入城;新桥河自北向东南流,绕城垣西南角,两河在城内中心地带板桥处汇合成龙桥河,折向东流。都城垣上有城门七处,其中南北水门
各一道,西垣陆门两道,北垣、东垣、南垣陆门各一道,城门之上矗立着两层门楼,或为双阙式,或为重檐式,覆盖土瓦,气势威严。在城垣外,有一条宽阔的护城河绕城一周,全长约十六里。整座王城之规模已远远超于同时期东周王城、鲁国都城、秦都雍、晋都绛、齐都临淄!
屈原进入城内,一路走去,见城内分布有王室区、贵族区、平民区、手工业作坊区等,街道上热闹非凡,行人马车川流不息,车毂相击,民肩相摩,市路相排突,朝衣新而暮衣蔽。刚从乐平里乡间走出来的屈原,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大都城。
屈原孤身来到王室区,走到南宫门前,呈上拜贴,请求侍卫通报楚怀王。最后侍卫向屈原回话:“大王正忙于国事,特请公子下榻城南国宾馆,明日午间兰台相会!”
屈原依依不舍离开这座豪华的南宫,往城南走去。
暮色四起,城门已闭,屈原在豪华的国宾馆暂住下来,他一直在轻声念叨着一句话:“宁静洁志,无欲于物;非礼不动,非时不见;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宽衣解带后躺在卧榻上,准备好好休息一宿,为明日去兰台面见楚怀王养精蓄锐。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