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静水流深,政途艰险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静水流深,政途艰险 (2 / 3)
        信使疾驰两天来到乐平里,屈原仍在橘林中陪着男女老少采摘黄橘,继续带领大家吟唱他的诗作:“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信使下马,向一位坐在道旁休息的老头打听:“老人家,请问屈原住在何处?”老人回过头,伸手指

        了指不远处橘林中的人群回道:“带领村民唱歌那位后生便是了。”信使谢而辞过,牵着马进入橘林。

        刚一见屈原,信使便躬身施礼:“拜见屈原公子!”

        屈原有些惊讶:“官差找我何事?”

        信使从怀中取出信筒,递给屈原道:“在下乃郢都信使,大王亲自给公子写了一封手书,特命在下送到公子手中。大王甚为想念公子,要公子速去郢都,不得耽误。”

        屈原听后,又惊又喜,忙跪地接过信筒,感激涕零道:“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这么多年过去了大王还记得屈原,屈原拜谢王恩,拜谢太一大神!”屈原转身朝郢都方向重重叩拜三次,才小心翼翼从信筒中抽出丝帛,轻轻展开,几行青秀飘逸、霸气十足的字迹顿时映入眼帘,其书曰:

        “屈子尊才,隐居求志,知通大道,明察日月。山洞偶遇,弹指六载,公子之美政高论,依然响彻寡人耳畔。今闻公子率乡众击溃秦军,其勇可嘉,其功可奖!朝廷急需之人才:忠人者,端身命以忠国,经险难而一节;仁人者,垂恻隐于有生,恒怒己以接物;明人者,观微理于难觉,料祸伏于将来;信人者,守一言于旧约,历兴衰而不渝;勤人者,执非懈于夙

        夜,忘劳瘁于深峻;文人者,开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辨人者,飞清机之英丽,言约畅而判滞。诸多品质,屈公子俱备矣。盼屈公子即刻入郢都,伴寡人左右,为苍生谋福,为国家效力。楚怀王熊槐七年秋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隔,不以时间为离。屈原看着丝帛上的字迹,似乎每一个字都有生命,在向他诉说着楚怀王的真诚与恩泽。信使已经骑上快马离去了,屈原还呆呆跪在地上,感动得两眼湿润,泪水夺眶直流。

        见屈原久久不起身,村民们都围过来询问,还以为屈原犯了何等大错。过了良久,屈原才站起身,举起手中的丝帛兴奋地对村民宣布:“此乃大王亲笔手书,大王要召我进郢都做官啦!”村民听后,都在为他鼓掌喝彩。唯有坐在道旁的老人独自叹息:“这下好了,乐平里也有朝中之人了。然而祸福相贯,生亡为邻,不偏于生,不偏于死。屈公子噢,伴君如伴虎,愿你福大命大…”

        屈原回到家中,连夜收拾了一个简单的行囊。躺在卧榻上,心中想着家国命运,想着天下苍生,彻夜难眠。

        次日一早,屈原跪在家门前拜别了亲人,从秭归

        匆匆登船,踏上了求取功名之路。像诸多读书士子那样,虽然抱着拯救天下苍生之大志,肩上依然只有一个空空的行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