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章 官制整改 (3 / 4)
每年农人需要向朝廷缴纳每亩一百斤粮食(明代每亩的产量平均为五百斤左右),当然不同的粮食和肥力不同的土地,缴纳的粮食数量也有所不同,朝廷会出具详细的目录颁布天下。
农人在向朝廷缴纳完粮食之后,便不需要再缴纳任何杂税,只需要支付人头税便可,剩下的产量无论多少,全都是自己的!
这边是后世联产承包制的变种,刘君韬直接拿来借用,不过也做出了一些修改和保证。
刘君韬在奏折中提出,如果朝廷收购土地银子不够,自己可以将玉山票号上交国家,可以将自己的财产上交国家;如果地方上的豪强、士绅抵抗作乱,自己可以率军平定;如果朝中大臣拖尾不决,自己可以抽调幕府人员赶赴各地推行!
刘君韬就是要用这种方法,让天下百姓手中都有足够的土地,同时又禁止了土地的买卖,也就保证了百姓的生存基础,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百姓沦为流民的可能性。
同时,那些士绅、豪强、官吏的土地被收购之后,手中肯定会积攒巨大的资金,这些人不会抱着银子过一辈子,肯定会想办法赚钱,土地没有了,他们会干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投资票号、工坊、商铺!
这就极大推动了大明商贸的发展!
刘君韬的这份奏议洋洋洒洒数万字,可以说已经从各方各面囊括了大明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方方面面,与其说是对官制的修改,还不如说是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变法!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出来反对,甚至不少武人和勋贵也出来反对,众人都认为刘君韬的这份奏议远比宋时王安石变法危害更大,一旦实施,大明将动荡不安,甚至会毁于一旦!
而这一次,刘君韬也是很强硬,直接带着一众赞同自己变法的武人进行反击。
刘君韬认为: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大明到了现在,每年的税赋都没有什么增长,不下降已经是风调雨顺了,这就导致国家财力不足,无法开疆拓土,无法完善内部建设,无法研发新的技术!假以时日,大明必将会越发的陈旧、腐朽,最终一定逃不过王朝三百年一变的定律!
“唯有适时而变,才能让大明永获生机,只有大兴商贸,才能让大明富足无比,只有完善、修改制度,才能让大明各方循规蹈矩、有法可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