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 (2 / 4)
这对相当一部分工坊主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百里外生产加工,然后用马车或船拉进汴京,虽然增加了运输成本,但是人工费用和生产资料的成本却降低了很多。
将汴京城里的家改成商铺,自己在百里外享受庄园监督生产,城里由兄弟照顾买卖,或者调过来,都不是什么难事儿——反正现在的人都兄弟多。
相比包黑子面黑手辣强拆来,小苏太保这一手,简直可以称为春风化雨。
六月里天气很热,苏油基本就在黄河汴河两边跑,看着高过汴京城的滚滚黄流轰然东去,那种恐怖的场景,让人心惊肉跳。
黄怀信和老河工们簇拥着苏油,还说今年这水就算是小的。
苏油都无语了,汴京人民的心是有多大,才敢在黄河下头睡觉?
一名老河工颤颤巍巍地向苏油跪下“小老儿三代河工,翁翁,叔伯,弟弟,都死在黄河边上,苏少保化害兴利,功德无量啊——治平二年八月那种大难,以后咱也能扛了——”
治平二年八月,黄河灌入汴渠,淹没了整个汴京东南,事后官员们收拾城中残局,找寻出一千五百八十具遇难者的尸体。
不知道这位河工的亲人是不是也在当年的遇难者中,苏油将哭得不行的老头扶起来“老人家,这才只治理了上游,下游地区,事情还很艰巨,日后维护巡查,疏浚河道,日日不得懈怠,铁打的河务流水的官,重任,可都在你们肩上。”
六月,苏油上书赵顼,开封府治河工程第一阶段完工,不过经过考察,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国朝之初,河患明显不强,原因有三
一是政府重视,每年派官员按视河堤,种植桑枣固堤;
二是广植杨树榆树,作为抗灾的木料;
三是每两年一次大浚,及时疏通汴京周围河道,能够及时排水。
其后河患日重,原因则有四
一是国家财政在仁宗晚年至今,一直难得喘息,导致河务废弛,淤塞严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