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又入虎穴
乡亲们被囚一事闹得我一晚上睡不着觉,担心是自不用说的,让人难以揣测的是笠原在他的直隶上司小田的枪下把乡亲们留下来究竟是什么目的,难道他还想着让我去背叛国家做他的走狗,这让我辗转反侧不能究其答案。而且,吴世友像这样的汉奸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他又怎么会把关于我们的秘密藏匿在心中呢?他越是口不择心的随意应承我们,我就越是在这方面怀疑他的阴谋。
第三天一早我们又在上次拦截吴世友的地方埋伏,他一般从包头出发走丰镇路到山阴休息一晚才会折返,算日子他今天晌午应该再次出现在这条回包头的路上。可却意外的扑了个空,商队里根本没有他的影子,抓住这些伪军盘问才知道,那天我们放回去吴世友之后他根本没和商队一起去山西,而是直接返回了包头,由此可以断定吴世友就是引我们上钩的工具,笠原就在归绥城里等着我们自投罗网!我们现在倒是需要仔细再确认一下我们的亲人到底在不在归绥城内,回到玉柳村发现村子一片狼藉,乡亲们确实不在了。
归绥城高墙耸立,日军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加设了铁丝网,又在周边盖了三座碉楼,这个小田还真是贪生怕死。我们无法靠近城边,只能在出城的路上候着伺机窥探城里的情况,下午有群老农出城我们才得以探知,日军六天前果然压回来一批中国人,更多的消息这些老农就不清楚了。
回到灵丘我们把这些事和玲子、家旺也知会了,他俩刚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崩溃,我们一起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我们的亲人确实是被笠原抓去了,以笠原的性格不会大费周章的做一些无用的工作。我的建议是,以目前来看贸然攻城是不可取的,既然笠原是有心要引我们上钩,那我们就不如将计就计,明天我们可以想办法给笠原捎一封信,表明来意之后问明白他想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放出被他俘虏的乡亲们。
玲子问我“平哥,村子里的人不会有事吧,我跑出来的时候我爹娘还睡觉呢,我都一年没见过他们了。”我知道玲子知道他爹娘处于危险之中的时候心里有多着急,这一年的时间她担心回了家就再也出不来了,所以她一直忍着没回去看过她的爹娘,现在想他们是应该的。
我安慰她说“没事,玲子,咱们肯定能把他们救出来。”其实对于这件事我觉得还是有余地的,笠原现在不杀乡亲们就一定有交换的条件。
最终经过商榷后经团长和政委同意,我仔细书写了一封信,上面简明扼要的写明了我们的目的和疑问,我们五个人到归绥城边拖一个老农让他把信交给守城的日军,想必笠原如果有回信一定会通过某些方法再传递出来。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之前我们驻扎的地方——土默特。
我在想如果笠原的回信中真的要我们以做汉奸为代价换取乡亲们的自由,我该作何选择呢?刘干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害的,他一向很有主意,我在想如果他依然健在,他会以什么方式打破现在的局面,他会取仁还是舍义呢。
当我们五个再次围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深刻的意识到从村子里出来的人少了一个,我和嘎子哥虽然带领着两个加强连,二喜也当了排长,可我们不过才大了一岁,这一年是我们之前十九年里都不曾经历过的迷茫。国破家亡的背景下我们被迫成长成为我们自己都不曾预想过的模样,我爹娘说得对啊,当兵确实挺苦的,吃不好、睡不踏实、冬天也没个火炉取暖,可这些我们都置之余外,我只是害怕面对那沉沉的黑夜后面不知到底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不成熟,有了难题心里总在寻求一个寄托,从前是,现在还是。在家时,爹娘是我的依靠,再困难也有爹撑着。出门后一直在我们中间充当依靠的刘干事已经不在了,我竟然还想着侵扰他,盼他能为我们寄托一些办法,如果现在我这副模样让我爹看见了会不会让他老人家寒心,他会不会依旧当着别人的面骂我不成器!
不一会儿,依旧是我们拖信的那个老农找到了我们,当我看见他的那一刻我苦笑不已,笠原这么笃定我们就在土默特等着他,而他也并不派兵过来抓我们,他预料的这么精确让我重新体会到了当时在包头城里被他控制那段时间的恐惧。
打开信里面的字体让我这个中国人都感觉自愧不如,他的字比刘干事差点韵味,可也是十分工整的,里面内容如下:
平君,短短时间不见,别来无恙。
相信你已经了解你自身所处的情况,带着你的伙伴来我这里,我要给你看一出好戏。
信的内容很简短,也突显了他这人的性格乖张,他与人最不同的就是对自己的绝对笃定,我很难形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多余的趣味可言,一切事物都在他的计划中循规蹈矩的走着,犹如封建王朝后宫那繁杂的规矩,一旦定出来人人都要在他设定的道路上行走,穿什么样的鞋、行什么样的礼、坐什么样的车辇都被条条框框禁锢在那个狭小的空间内,连多余的呼吸都不愿于施舍。
回到灵丘我们对团长和政委汇报了此事后,冯团长看后很沮丧,想了很久他让我们自己选择。信中说的很明白,我们必须对自身所处的情况有个清楚的认识。攻城是不可能的,逼急了日军他们很可能对乡亲们疯狂的报复,那我们岂不是适得其;悄悄潜入伺机救出来乡亲们也不可能,日军既然把他们抓起来必定严于管制,我们可能连见一面乡亲们的机会都没有,看来我们只能进城舍身以谋了。
郝政委说“团里不设营就是为了能把分散的队伍拧成一股绳,便于咱们冯团亲自督导每一个小单位,你们两个是咱们团加强连的连长,队伍里没有你们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是我们也不能为了抗日事业就让你们眼睁睁的视亲人而不顾,你们这次进去等于是进了虎穴狼窝,自己万般小心,能把乡亲们安全带出来最好,如果你们不幸牺牲了,党和新中国不会忘了你们今天做出的贡献。”
冯团长随后说“别听政委瞎咧咧,他嘴里就说不出好话来,你们几个去了就想办法把情况递出来,改天我派几个人去武川附近驻扎,也好互相通个消息,需要团里配合就直接说。”郝政委听了冯团长这些话意外的没有反驳,其实他们两个也算是上辈子的冤家,见面说话没两句就要呛起来,可他们从不会因为言语伤了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的关系很瓷实,往往能把劲儿往一块使。
我跟大家说“这次笠原的目的不知道是什么,上次笠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放过我一次,我感觉这次进城没那么简单了,我和嘎子哥肯定是要进去的,二喜、玲子还有家旺你们要是害怕就留下来吧。”
玲子说“平哥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们的爹娘也在城里,我们怎么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呢。”
二喜也说“平哥你就别多心啦,进不进城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我见大家执意如此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们就这样打点好了一切准备进入归绥。我爹传给我的那把枪我交给了团里的老会计帮我保管,那把枪当初从岳老板那拿回来之后老会计一有时间就跟我要去做保养,我看他拿那把枪时爱不释手的样子应该会替我细心保管,老会计说了枪到处都有,可这把枪已经成了古董,还是个来自皇家贵族的稀罕古董。
其实有没有命再回来拿这把枪我也不知道,把这家里的传统交给一个外人也我是不愿意的,但是我又能把这传统交给谁呢?不能一点希望都不给予自己,就全当是留在这里的念想吧。
这归绥城内因为伪满洲政府的变相统治,日军没有了前些日子的放肆淫掠,城内的居民又重新在大街小巷出现,可毕竟被吓破了胆,百姓习惯性的小心翼翼的生活,那些只给华人定下的规定在有条不紊的执行。可这大街小巷磨灭不掉的枪孔弹眼在每个角落历历在目,城外的布防昭示了侵犯的烙印,我记得记载反清复明的志异中有书“大好河山沦落外患,江山异姓不可铭铭,至志也,遂肝脑涂地不得覆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