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苟变拜将 (3 / 5)
在卫公宣布要保密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老臣子们看他的眼神怪怪的,这让他心头有些不满,看寡人干什么?难不成,以前战事不利,最后认怂,都是寡人的错不成?
公叔旦纠结了一阵,他发现私下的迷议都快要结束了,可是将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开口道:“君上,此战将领不知有何打算?”
“这个嘛!”
卫公有点为难,看向了南丰。往日在朝堂上的炫子狂魔大宗伯,此时被姬颓的目光盯住,慌得一逼。他哪里有什么作战经验?可是作为卫国上将统帅,同时也是卫国抵御北方强敌赵国的第一人,似乎满朝文武除了他,真没有人可以取代。
“君上,往常都是守城。可您也知道,戚邑近水,赵军几乎从来不会攻打到戚邑附近,臣弟羞愧,没有和赵军对战的经验。”南丰说的是事实,按照各国的军制,分成募兵制和仆从制,前者是国家出钱出来粮,供养士兵和军官,作为常设军存在。
而后者就简单多了,各地的封君都有私兵,士大夫也有仆从,在国家征战的时候,这些士大夫也好,封君也罢,都将相应国君的命令带着自己封地的私兵汇合,然后出发作战。
魏国的武卒就是募兵制,国家给予士兵一切的需求,同时也要求武卒要保持足够的战斗力。这也是募兵制的雏形,作为常设军队存在的典范。而南方的楚国是仆从制最典型的国家,国君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各地的封君按照封地的人口和大小,组建私军,跟随国君出征。
这也是为什么楚**队人数庞大,但从来战斗力不显着的原因之一。
军队来源于各地,战斗力良莠不齐,武器军备也是五花八门,就连士兵之间说话的口音多变,都有时候会让自己人怀疑,是否深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尤其在军械方面,楚国是一支被人嘲笑的存在。因为远离北方,造成战马采购一直被齐国等国家限制,楚国境内战马严重不足。
可是楚国的军队征召制度是八百户出一辆车,没有战马的车总不能让人来拉吧?
最后无奈的楚国封君们只能用牛车来充数,这也是无奈之举。只要军队之中战车大半是牛车的,不用说,肯定是楚人。其实牛车也不差,牛的力气要比马大很多。而且楚国出产的水牛个体很大脾气很不好,破坏力甚至要超过马车。但牛车和马车并行的时候就出问题了,牛蹄子甩不开,变成了一个让楚国贵族们尴尬不已的场面。
卫国的军队采用三军,是因为卫国曾经是大国。而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是源于周公时期就制定下的制度。
一军,五师;一师,五旅,每旅500人,一师总人数在2500人左右。
南丰能够统领卫国北方的一军,主要还是因为他是戚邑的封君,军队大部分的补给都是从他的封地送出去的。加上南氏在戚邑统辖的区域颇大,自然私军的规模也不小。一旦战事起来,他能够指挥超过两万人规模的军队。
但是南氏作战有一个误区,就知道守城。赵军来了,南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人口,财富,粮食集中到大城之中。然后等待魏国爸爸出兵帮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