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苟变拜将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 苟变拜将 (2 / 5)
        为此,他甚至在商讨对策的过程之中,连太子都没有招来。目的就是拦截消息,毕竟太子作为储君,在很多场合能够真实代表卫公态度。公子训真要在不合适的场合说多说几句,这已经和卫公亲口承认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在卫国执政就是如此艰难,子思仰头看着大殿的房梁,心里空荡荡的,别的诸侯国恐怕是担心机密知道的人了,会泄露出去,从而最终影响制定的计划。可卫国不一样,主要是担心敌人太强大,侵略的决心很大,被泄露之后会引起投降派的主动投靠。

        当然卫国境内最大的投降派是卫公,底下没有多少话语权的士大夫也好,卿大夫也罢,都眼巴巴的盯着卫公的决定,并且坚定不移的跟随卫公的英明决定。也不排除有喂不饱的白眼狼,非要和卫国主流贵族过不去的存在,但不多。

        可架不住,这些人都在卫国的北方。都是被赵军打怕了的本土小贵族。反抗赵军,别想了,根本就打不过。可要是跟着国君投降魏国或者齐国,有句话怎么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倒霉的还是在边境的士大夫们。

        当然,第一个投降的贵族肯定要被鄙视的,软蛋。就算是在软蛋遍地的卫国,也同样要被鄙视。但随后发生的事恐怕真没有人拦得住了。有心投降的人会出现一种盲从心理,第一个投降者是耻辱的,反倒是第二个投降者的耻辱感会减少很多。以至于,等到投降的人多了之后,会有种‘弃暗投明’的心心相惜。

        最后……

        投降的人多了之后,国君发现计划没用了。

        是逃去魏国?

        是逃到齐国?

        才是卫国的主旋律。没有第三种选择,至少对于卫人来说,他们习惯于二选一,比喜欢多选。

        一般来说,卫国最常见的战争模式就是,敌**队一眼望看不到头,然后主将或者封君登高望远之后慌得一逼,傻乎乎的带着所有的家当逃到了城邑之中。这时候投降,连‘带路党’的好处都捞不着,不仅捞不着,还有可能所有的家当都要被充公!不仅家族数百年积累的宝物要被抢走,连带着家族的府库也会被如同蝗虫一样多的军队啃食殆尽。这绝对不能忍。

        利益为先,保命其次,

        是不是觉得卫国的贵族有种商人的独特潜质?

        这也是为什么卫国被称为商业之国的原因,每一个卫人都有成为商人的潜质和商人性格。但同时,因为眼界不够,有远见的大商人不多。别以为出一个吕不韦就真的能说明卫人经商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了。

        可实际上,卫国的商人规模很大,但顶级商人根本就没办法和其他诸侯国的顶级商人比拟,最大的原因就是背后没有足够强硬的后台。同时限制卫国商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没办法将财富换取更有用的权势,失去了商人到政客的转变机会。毕竟,能够成为端木家族的人可不多,子贡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商业天赋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天下知名的名士,要不是他身份是卫人,如果是齐人、晋人,他的成就肯定会更高。

        商人需要后台。这个后台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顶级的大贵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