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停不下来的机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停不下来的机器
        商鞅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的确实行过抑商政策,此时商鞅之所以抑商实行农战政策,乃是情势所逼,在很多古文里面一提到秦国就说是什么’虎狼之秦’,只不过说这些话的人恐怕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历史背景,秦国自建国之后,向来被关东六国视为蛮夷之国,各国都想要灭其国而分其土地。秦国在这样的情势下,为了生存下去,经过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到战国之时,终于可以成为能与关东诸国相抗衡的强国。战国时期,各国兼并越发激烈,最终只有秦国笑到了最后,因为秦国实行了商鞅的农战政策;农商并举,可以使得国家富强;可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农战政策、重农抑商却可以让秦国成为一个最为精悍的战争机器。所以商鞅到秦始皇时期实行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为最后的大决战做准备。

        “后来汉武帝将盐铁收归国营与当初秦国实行阶段抑商政策与的原因差不多。并不是为了什么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也还是在匈奴兵锋的压力下,为最后决战作准备,将整个国家变成一台战争机器。”

        周平雄说道:“那汉高祖时期为什么要抑商呢?难道也是因为要为决战做准备,他与项羽的决战可是刚刚结束。”

        柏舟说道:“汉高祖时期抑商,是因为楚汉相争的时候耗尽天下财富,但是此时商人从中囤积居奇导致物价膨胀。据《史记平准书》一开始的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业可以反哺农业,可是商业毕竟不能直接产出财富。在国力极度衰弱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当然是要解决老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此时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重农了,农民才可以种出粮食来,商人是不能种出粮食来的。这是汉高祖抑商的第一个原因。

        汉高祖抑商的第二个原因。。与当时的**有关系。汉初之时,北边匈奴军力强盛,此时国内的形势也不稳定;当时的一些变节者有不少人叛汉投靠匈奴,这些人不乏一些极其重要的人物。

        比如刘信,也就是韩王信;汉高祖五年,刘邦和韩信剖符为信,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汉高祖六年刘邦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刘邦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但怀疑韩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

        比如燕王卢绾,卢绾是汉高祖刘邦铁哥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深得刘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又被封为长安侯。汉高祖十一年,陈豨在代地反。刘邦亲率大军至邯郸,自南面进讨陈豨。燕王卢绾亦率兵自东北攻打陈豨。陈豨派遣王黄求救于匈奴,而卢绾也派其臣张胜出使匈奴,并散言陈豨已经战败,欲令匈奴勿发兵助之。臧荼的儿子臧衍恰好逃亡在匈奴,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的事情。而燕所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了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俎上鱼肉。您为何不让燕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张胜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卢绾怀疑张胜勾结匈奴谋反,于是上书刘邦,请求族灭张胜。张胜从匈奴返回,详细向卢绾解释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理由。卢绾醒悟,于是对刘邦假称是他人谋反,为张胜的家属开脱,使得张胜能够安心做他和匈奴之间的线人。后来刘邦从匈奴的降人那里知道卢绾暗通匈奴,便派出军队讨伐燕国,燕王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死于胡地。

        这些叛变的人物很多封地都在边境,他们手下的那些将领不少都是商人出身,在汉朝建立之前就和匈奴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当时边境将领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北走胡则南走越耳。’事实上在当时一些封王的叛乱事件中。。边境商人常常充当这些封王与匈奴之间密谋叛乱的线人。

        在内忧外患之下,汉高祖从当时的事实出发,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周平雄说道:“你说商鞅、汉武抑商是为了大决战做准备,你居然还说什么藏富于民未必就是合适的,这分明就是美化封建君主,为他们鱼肉百姓洗白啊。实行抑商政策和大决战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如果没有必然联系,你的论断就是站不住脚的。”

        柏舟说道:“你看过《机动战士高达》吗?你看过《环太平洋》吗?高达和《环太平洋》里面巨大的机器战士都是由人类来进行操控。机器战士在决斗的时候。。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整个机器每个环节运转流畅。内部的零件运行、线路通信都要顺畅无误才能将机器的力量全部的发挥出来。你在指挥的时候,动不动这个零件烧坏了、那个线路断了、信号时强时弱、电力供应时有时无,这个机器战士还能作战吗?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对抗匈奴的时候,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战争机器;一台开动起来之后,就难以停下了机器。对于指挥这个战争机器的最高指挥官来说,他们在这个时候最关心的事情是要保证这庞大的战争机器的顺畅运转;要保证战争机器的顺畅运转,就要保证机器内部的每个环节比如:征兵、训练、征收粮草、生产器械、蓄养马匹、转运物资、战前动员、战后抚恤、战略谋划、战术安排、实战演练等等等等全部要在掌控之中,也就是说,绝对不允许某些环节不听指挥、出现运转不流畅的情形。而你问我,这些和抑商有没有联系,那我就再结合后面的一些实战案例分析一下。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运转流畅,实际就是要将各种资源置于一个军事统帅可控的状态之中。

        “宋代虽然富有,但是在军事上却一直没有什么作为,整个国家呈现出富而不强的状态;有很多人从各个方面分析过各种原因,但是深入本质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宋代军队没有战斗力,并非是因为将帅乏人,而是因为整个军队系统的运转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所谓的冗兵冗员问题,实际是社会资源被一些官僚、豪商、地主牢牢掌控在手中,宋代是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朝代,可是商人天性就是追逐利益、掌控资源;大商人又鲜有不与政府官员相勾结的,所以最终的局面就是,整个资源被政商阶层牢牢把控,遇到决战之时,朝廷因为缺乏资源,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军队进行有效的指挥。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明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时候。官僚体系高度腐败;而腐败的官僚体系必然需要商人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所以最后的局面也是一样,清兵都要进关了,李自成都要打进京城了,明朝的军队依然发不出军饷。无奈之下的崇祯开始向京官借钱,结果这些官员一个个哭穷像哭丧似的,任凭崇祯怎么催逼,也不过拿出三瓜两枣的应付差事,崇祯连百万两银子都凑不齐。最后实在计无可施,崇祯甚至向宫内太监借钱,让后宫娘娘把珠宝首饰都拿出来充当军费,可这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大明王朝终于轰然倒塌。进入京城之后的李自成在皇宫内没有搜寻到什么财富。。据说只搜到了十几万两银子,失望之余,李自成开始向京官借钱,在李自成的绳索棍棒之下,京官的油水终于被榨了出来;有数据说李自成进京后,从京官那里榨出来的银子达七千万两之巨,珠宝不包括在内。

        “宋明的军队为何衰弱,为何宋代之后,中国战力无法与秦汉相提并论,为何秦汉的刚健风骨一去无存。秦始皇的农战政策就不用说了,只有纳粮和军功才能获得官爵,杀敌有功的战士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汉武帝为何钱不够用,他光拿来赏赐军功的金钱就是个天文数字。元狩四年漠北大战,汉武帝赏赐将士五十万金。。相当于政府一年的收入;元狩六年,赏抓获敌人首领的黄金二十余万金;赏浑邪王来降,费几百余巨万。春秋秦汉之时,之所以能建立赫赫武功,是因为当权者至少知道一个道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要想战士们打仗有动力,就要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

        “自宋朝之后,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局面。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竟然经常穿着破衣烂衫、吃着糟糠之食、拿着生锈的刀枪;而那些豪绅士商却坐在大后方风花雪月生活奢靡。这样的军队要是能打赢敌人,这样的政权要是能树立威信那就怪了。

        “所以,藏富于民在和平岁月当然是好的;可是如果国难当头,还藏富于民,像宋明以来那些豪绅士商一样,国家将亡,他们还一个个在家里藏着一个小金库,那就成笑话了。”

        听了柏舟的话,周平雄脸上已经只青筋暴起,但是又无法反驳,只好指着柏舟说道:“你、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